产业 相关的文章

  • 走教育信息化道路 促进教育信息产业化发展参考论文

    社会信息化程度已经普遍提高,银行、证券、航空等行业早就实现了联网,高档的宾馆已经有了VOD点播系统,每个小城镇都有液晶投影机的卡拉OK厅,本应适当超前社会发展的教育则已远远落后于社会信息化。虽仍步履维艰,但必定会姗姗而至。学校也存在着效率问题。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结构是为提高办学效率而做的努力。但学校的教学效率、工作效率、管理效率也都需要提高。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提供了获取信息、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普及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办事效率,丰富校园业余文化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充分展示校园风采。当今世界,人们用了很多的术语来形容:“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等等。这些说法所凝聚的关键词是“信息”二字,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驱动现阶段教育变革的内在动力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定义尚不成熟,但已经表现出自身的内涵和作用。教育信息化能够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主要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使教育能够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和非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教育信息化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使得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培养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信息化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化。信息化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信息化人才,从而能够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能够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中小学计算机装备和计算机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卫星电视教育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教育数据电视也已经开始试播;高校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正在培养出一大批信息技术人才;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和沿海及发达省份的信息化工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已经成为第二大互联网络,不少省市正在考虑在带宽和延伸范围上的“双拓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高校为基础的教育信息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本刊编辑部 程婷婷)

    2021-01-28 09:24:04
  • 我国在线教育产业发展机遇分析参考论文

      摘 要:互联网技术改革给传统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线教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本文主要从我国人口结构及家庭教育消费传统、互联网普及程度、教育政策倾斜以及国家财政支持等角度来分析我国在线教育产业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在线教育 互动教育 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02   1 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及市场需求概述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教育产业从线下走到线上,迎来颠覆式的变革,也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在线教育(e-learning)也被称为远程教育或者在线学习,主要以网络为介质进行远程教学。针对用户群体在线教育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类:K12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目前,美国约有400万名注册的在线教育学生,60%的企业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员工培训[1]。   首先,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人口达到13.5亿,具体人口年龄构成如图1所示。按照人口推断,不论是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亦或是在职业务培训都拥有广大的需求基数。对比欧美国家,中国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   图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其次,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图2所示)。教育需求者逐步由在家庭周围寻找名师改为利用互联网络查找知识。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在线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手机网络的兴盛更是促进了在线教育碎片化,让“随时随地终身学习”不再是口号。据CNNIC报告显示,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保持年增长率19.1%的稳定增长。我国手机端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1.12亿,增长率高达83.8%。随之而来,在线学习平台不断涌现,教育类APP层出不穷,各大投资巨头争相涌入在线教育行业,反映出强烈看好该行业前景。无论是传统的教育类公司还是新兴的科技类公司,未来均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局面。   图2网民规模及普及率增长图   数据来源: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net.cn/   再次,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教育产业发展。从教育支出分析,直至2012年我国教育行业投入与GDP的比值才达到4%。而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考虑到我国GDP的快速增长,未来我国的教育整体支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体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无论是K12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核心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教育体系中。资源的过度集中不利于教育产业多元化,尤其是在线教育产业,受限于各类审批机制及资源壁垒,无法蓬勃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及教育开放化的信号日趋明显,从欢迎和吸引企业等外部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到松绑远程教育审批机制,公办教育资源的开放化将成为促进教育产业信息化重要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 年 1 月 8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其中指出,国务院将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同时,新一届政府将加强教育和科技的全局化部署。   2 在线教育用户需求特点分析   纵观在线教育发展,从早期的网校培训直播课程到现在的互动教育平台,只有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才能开拓市场,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2.1 在线教学质量的需求   我国优秀的教师资源集中于线下教学,造成大多数用户主要信赖线下教育,宁愿花高价钱去附近院校参加培训班,也不愿意参与网络课程。据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机构报表统计,90%以上收入依然来自线下。而国外各大教育平台大多采取整合线下资源来保证在线教育质量。例如,美国Coursera教育平台就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大学加入,其中包括数所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以及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我国名校复旦和上海交大于2013年入了Coursera平台,面向全世界学生授课。Coursera利用线下优秀的师资团队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吸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万名学生注册124门课程。因此,Coursera受到众多投资巨头的青睐。截至2013年7月,Coursera已获得总额6500万美元的三轮融资[2]。我国在线教育要不断开拓市场,首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各大教育机构可借鉴欧美做法,联合传统教育的师资团队共同开发在线教育市场。   2.2 在线教育认可度的需求   我国传统教育中各大院校之间学分不能互通。在线教育大多也无法颁发相应的认证。即使有证书,其社会认可度也较低,由此限制了多数用户的选择。而欧美三大在线教育平台纷纷推出了毕业认证,且部分获得国家教育机构或者业界认可。例如,美国Coursera平台中的5门课程获得了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完成的学分可以自由地在美国其他大学转换为相应的学分。又例如,美国Udacity会对注册学生发布免费的就业匹配计划,同时将学生的简历和学生的成绩发给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和美国银行等合作公司[2]。借鉴国外经验,国内在线平台可以联手国家教育认证机构及各大公司,推行在线教育认证事宜,以此吸引更多用户选择网络课程。   2.3 在线教学模式的需求   我国早期的在线教育主要是将名师授课过程录制成网络课件,比如网易公开课,土豆公开课等,特色在于学习者不用远渡重洋即可在家聆听世界一流导师的课程。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此类课程起初受到热烈追捧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坚持听完全部内容[3]。此类在线教育模式发展受限主要由于以下原因:①网上公开课只是单纯录像,将线下课堂模式搬到互联网上,依然是是无差异性的单向填鸭式教学。因此,在没有提问发言参与的情况下,用户很难坚持到最后;②公开课基于高等院校课程,讲解复杂耗时长,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而往往在线教育用户,特别是在职培训用户更偏向短时间内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大量的问题解答及实操训练[3]。基于用户的学习互动需求,未来在线教育产业发展愈来愈偏重于“教与学”的平衡,甚至更多在于“学”的培养。换言之,各类教育公司如果能够吸引用户目光激发其兴趣坚持学习,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做到“学”的培养,在线教育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针对用户的学习体验的便利性、趣味性及时效性。例如,某些学科的数学公式、几何图形、化学公式、生僻字等不便于键盘输入,针对此类学科的在线教育产品必须开发上述特殊操作工具,利于用户简单地进行学习操作。例如,K12教育要充分调动用户的主观学习意愿,此类在线产品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动漫教师人物,电影动画情节及特殊音乐音效等手段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从而购买使用。对于需要大量实时互动环节的课程,则要加强沟通工具的开发,实现“实时直播、实时互动”,解决在线教育时效性问题,增强用户需求黏性。同时,各大教育平台要加强线上线下的互补作用,线上主要用于课程的单向传播、堂上测试、小组讨论、学生数据收集等环节,而把个性化辅导、深度答疑解惑、试卷解析、作业辅导等环节放在线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虚拟世界学习体验与真实世界学习感知结合在一起,多方面、多角度激发用户学习热情。      (广东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523808)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C].凤凰网教育http://edu.ifeng.com/.   [2]黎静.在线教育来潮:教师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3(05).   [3]K.B.Powar,徐辉富.在线教育:质量的紧迫性[J].开放教育研究,2002(05).   

    2021-01-13 10:11:1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参考论文

    摘 要:如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才智力服务已迫在眉睫。本文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从高校自身角度和社会角度讨论了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增设新专业、调整思路,促进教学改进、学科专业优化和师资队伍优化等方法来开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新局面的总体思路,以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有所助益。关键词:战略性 新兴产业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要保持强劲发展势力,就必须依靠人才队伍,既需要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又需要能承担关键基础核心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优秀技术人才,同时还需要一线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而高校现有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存在某些问题,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因些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这个问题。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变化最快,创新性最强,涉及技术领域最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对前沿技术掌握较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对某一领域有系统了解的高级技术人才成为普遍需要;层次高、应用能力强、具有一线经验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呈上升趋势;辅助专业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总的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素质全面的产业领军人才、国际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1]2 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应更为紧密地结合行业特点,但目前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下面从高校和企业两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2.1 从高校自身看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2.1.1 学科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科学习主动性较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仅满足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且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不会主动地查找相关知识疑点的资料或阅读相关书籍来解决;学生不会主动了解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进展,缺乏对本专业独到的见解;学生不会主动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锻炼机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以及个性化的创新精神,这是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2.1.2 实践能力较低现在大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实践能力较低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比较差;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即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2.2 从社会角度看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2.2.1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人才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人才的一种才智。在与企业内外接触中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激烈社会竞争中最为需要的人才。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才,不仅可以避免组织内外矛盾的发生、工作误会的产生,还能够促成谈判的成功。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有利于矛盾冲突的解决;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是个人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表征,也是和谐共事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人才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2.2 团队协作精神有待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企业选拔人才时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团队整体项目。作为企业中的一员,需要发扬全方向的协作精神,强化团队意识,养成合作习惯。2.2.3 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是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着重考虑的因素。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宽广;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知识应用能力强,所掌握知识的融合度高。专业知识素养高,有助于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从企业用人来看,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融合度不足。3 开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新局面的思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入主要是知识、技术和智力资源,因而如何解决能够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头等问题。3.1 增设新专业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组全球信息产业,高校只有把学科专业建设、科研方向与产业发展趋势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多、应用范围广,高校现有的、单一的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需要。为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良性发展,高校需要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以及自身办学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增设新专业来培养产业所需要的人才。3.2 调整思路,促進教学改革3.2.1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合时代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在专业培养计划方面进行大胆探索。①需要按照“拓宽专业口径”原则,及时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使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的教育教学形成有机整体;②根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需要体现出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教育改革思想;③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向社会”等方式拓宽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注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学科竞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④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培养和开设强化班,促进个性发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3.2.2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将学科研究成果与教学相融合,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同时注重创建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构建学科专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和解决问题;加强课程设置国际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以跨学科的方式组织各门课程,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教材建设本着“选”、“编”结合的原则,注重教材的实践性和实用性。3.2.3 提升实验室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要本着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它是提升基础课实验室的规模,逐步成为现代化的、规范的、开放的、科学的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一流的专业课教学实验中心;將传统的专业教学实验室改造为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实验室或开放式的新型实验室;将现有的实验中心建成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乃至全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大型学科实验平台的共享及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资源的提升着重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同时体现实用性、优质性和开放共享的特色,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源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整合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中心;促进教学参考资源平台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重点推进视频教学资源库、仿真虚拟实验课程的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开放与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建设国际课程共享教室。3.2.4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3]:理念创新原则,以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建立;功能全面性原则,应包含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机构和监控方法等内容;导向性原则,体现出规范中有导向,导向过程中又形成新规范;全程性原则,能实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进行实施过程的监控,事后进行整改和反馈过程的监控;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符合本校实际和体现学科或专业的特点;激励性原则,有奖有罚;反馈原则,以适当的方式反馈教学过程的信息。3.3 优化学科专业高校需按照“依托传统专业、巩固优势专业、扶持新兴专业、适度外延专业类别、协调发展、加强建设”[4]的原则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原则,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改造和整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依托,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的,合理增设新的学科专业;探索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或停办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专业;结合本校的特点建设校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3.4 优化师资结构师资结构优化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专业负责人;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打造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省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参考文献:[1]侯军岐.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价值工程,2013(23):225-227.[2]王镭.教材要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摘要)[J].中国物资,1989.[3]白菲等.浅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EB/OL].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28350.1/,2010.[4]郑文堂.我国建筑类高校应用型发展模式探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1-6.

    2020-12-29 10:26:26
  • 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参考论文

    摘 要:如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才智力服务已迫在眉睫。本文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从高校自身角度和社会角度讨论了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存在的问题,最后...

    2020-12-24 10:14:31
  • 2016年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现状述评 参考论文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注重顶层设计、强调高位引领,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平台部署完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初具规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几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标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要真正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需要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的同步健康发展。信息化教育产业是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简单地分为信息化教育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两大部分。[1]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是对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平台、资源、服务等信息化产品研发与供给活动相关的业态总称。全面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特点、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现状2016年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竞争白热化如果要为本年度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状况“画像”的话,那么各种基于手机APP的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的白热化竞争是其首当其冲的特征。自猿题库、梯子网为代表的智能题库产品出现以来,各种题库类产品层出不穷,如作业帮、小袁搜题、阿凡题、学霸君、一起作业网、互动作业、快乐学习等产品持续涌现,将学生通过手机拍照等方式输入查询、迅速获得难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步骤以辅助课后作业与练习的学习活动演绎到了极致。据第三方机构估算,我国教育信息化软件与服务市场规模巨大,每年有近千亿的市场,但由于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企业竞争近乎白热化,产业格局不断洗牌。[2]随着产品竞争的加剧,在线一对一答疑辅导、观看课程直播、在线测评与知识薄弱点诊断、精准推送补充性学习资源等功能成为该类产品当前竞争的焦点,产品功能逐渐趋向综合。2.在线课程和资源平台类产品稳步发展该类产品又可以细分为网络资源库类、备课系统类、网络课程类、视频直播类、微课类等产品。网络资源库类以百度文库、学科网等为主要代表,继续传统海量配套教学资源建设的模式,以课件、教案、试题等为主要内容,由于满足了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需要,仍然在信息化软件产业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备课系统类产品以云存储技术为支撑满足了教师在线备课和在线授课的需要,这类产品大多与硬件系统相捆绑,以各类电子书包、智慧教室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形式面向教育用户。网络课程类以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各类视频公开课或MOOC平台为代表。视频直播类以学而思、北京101网校等中小学网校为代表,在“三通两平台”建设大背景下再度获得发展机遇。微课类产品大多以微课和视频点播技术为基础,面向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有代表性的如题谷视频解题等。3.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类产品暗流涌动缺少适用于当前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实际,有助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与学活动融合的跨平台的开放性教育软件,是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软肋。国内当前实践中满足这类应用需求的软件大概有四类:一是绑定于各类一体化环境解决方案的专门软件,这类软件功能实用性较强,但硬件依赖性太高;二是社会化软件的迁移应用,如微信、微博或基于微信平台二次开发的微助学等;三是引进国外或本地化开发的移动教学系统,如EdmoDo、EduSoho、小蚂蚁教学系统等;四是基于智能手机等自带设备、直接服务学校混合教学实践的新兴产品,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等。可以说,这类产品找准了我国信息化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来看,虽然每个产品定位比较明确,竞争尚不激烈,但必将成为信息化软件产业竞争的下一个爆发点,可谓看似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4.学科教学软件类产品研发受到关注学科教学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中小学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应用软件。国内学科教学软件的开发一直是块短板,长期以引进国外或借用其他领域的产品为主,如几何画板、虚拟地球、Celestia、虚拟人体等。随着我国大部分学校信息化发展进入常态应用和融合创新阶段,学校对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近几年国内学科教学软件的研发开始受到关注,主要包括各类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中绑定的学科教学产品和各类学科学习APP。学科学习APP目前以流利说英语、英语趣配音等语言学习类产品为主,涉及的学科面比较窄,主要服务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5.创新教育与素质拓展类产品发展迅速该类软件主要包括儿童教育类、机器人教育类等产品。儿童类APP产品目前占据重要份额,主要服务于幼儿家庭教育的娱教产品,如贝瓦儿歌、儿歌多多、宝贝听听等。随着近两年来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兴起和对STEAM教育的重视,相关的3D打印建模软件和DFRobot、萝卜圈、Scratch、Kodu、Arduino IDE等机器人教育类编程软件逐渐受到关注。此外,教育游戏类产品随着各类手机APP及相关技术的成熟而重新受到重视。6.虚拟现实与大数据分析类产品崭露头角2016年是中国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元年。随着虚拟现实硬件设备成本的降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焦点。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VR的潜在用户已经达到2.86亿,约有19%的人成为潜在购买者。“VR+教育”也成为VR行业探索的新领地,国内某大学VR“模拟解剖课”投入教学成为VR教育应用的燎原星火。目前,这类技术在场馆学习领域已经得到初步应用,如我国开发建设了大学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虚拟敦煌、虚拟故宫。另外,VR超级教室、课专家、趣上课等基于VR技术的面向课堂教学的虚拟现实产品崭露头角。此外,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各类智能测评系统和学习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也逐渐兴起。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现状思考纵观2016年我国信息化教育产业发展,可以发现存在如下特点:①手机APP成为各类教育软件产品的必备元素。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用户对软件产品的多种终端接入、跨平台应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各类产品在开发中也十分注重智能终端、浏览器和PC客户端的多终端接入实现。②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我国传统的信息化教育软件开发技术相对较为简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教育软件产品中应用的技术手段逐渐丰富,智能测评、拍照识别、主观题测评、语音测评、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智能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逐渐得到应用。③主流产品聚焦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和婴幼儿的家庭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具体表现为题库类产品或各类配套微课视频产品的扎堆竞争和幼教产品盈利模式的初步成熟。随着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剩余资本向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入转移,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现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的白热化竞争和MOOC、微课等视频类教育资源建设的全民化运动。但与此同时,信息化软件产业发展中却始终存在无人问津的短板,主要问题表现在:①课堂教学类产品不成熟成为实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障碍。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本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但一线教师要在当前条件下上好一节高水平的信息化课所需的技术门槛实在不低,需要电子书包、网络空间、问卷星、二维码扫描、同屏传输等十八班武艺轮番上阵方可。②学科软件类软件供给不足是信息技术难以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症结。缺乏成熟的学科教学软件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很少有适合国内教学实际需要的,特别是缺少探究性、验证性的学科实验软件是制约课堂改革的重要因素。③部分产品竞争过热或炒作过度将成为影响信息化教育软件未来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题库和在线答疑类产品竞争过热导致的投资风险加大将会打击投资者向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投资的热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尚未成熟的前提下过分炒作很可能会引发信息化教育产品用户的反感甚至排斥心理。在各类手机APP竞争白热化,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备受追捧的同时,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急需的课堂教学类产品和学科软件类产品的企业却很少,为什么?信息化产业发展“冰火两重天”的背后隐藏着值得冷静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上述这些领域专业性太强需要企业既懂教育又具备技术实力,前期投入巨大但获益周期太长固然是造成这些领域无人问津的重要因素,但关键在于产品供给模式背后暗藏的玄机。仔细分析会发现,近几年发展较好的信息化教育软件产品主要有:一是基于“B2C”供给模式的,即企业开发—家长和学生直接使用;二是基于“C2C”供给模式的产品,即以开放性平台为中介实现用户—用户直接供给的模式,如各种一对一辅导、传课平台等。在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科软件、课堂教学等产品大多需要以“B2G”模式供给,即企业开发—政府(学校)统一购买供师生使用,但信息化建设中挥之不去的重硬轻软思想和产品招投标过程中各种利益纠葛使得这些领域成为企业眼中的“深坑”。因此,及时理顺信息化教育事业、信息化教育学科和信息化教育产业之间的共生与协同发展关系,改善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整个信息化利益相关者共同面对的难题;加强课堂互教学动类、学科软件类等重点领域和大数据分析、教育游戏、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建设是我国信息化教育软件产业面临的历史使命。[3]

    2020-11-02 10:05:02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蜀ICP备200148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