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怎么写榴莲销售软文的技巧
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怎么会少了狂欢的主角。五彩斑斓的水果。等待您盛启。水润一个夏天。果味争鲜。六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温州恒大悦澜湾营销中心。创新水果拼盘。可口水果布丁DIY。富有趣味的水果泥DIY。...
-
有关广西特产软文的写作技巧
谈一谈禁止使用广告软文。以下是“无用学会”的最新研究。食品安全放心。有一次带研究员去一家广西粉店打卡,结果全是一碗木薯羹。将木薯浸在糖水里,QQ芋圆味道,嚼起来很有趣。广西籍的研究员,被人明目张胆,丑...
-
有关洁面乳软文的写作技巧
最为浪漫的时刻,是看到你洁面后的美丽美丽。洗面奶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使用错误的洗面奶,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角质层损伤!轻柔不刺激,适合所有肌肤的氨基酸洗面奶!假如角质层很薄,皮肤很敏感,易过敏,...
-
教你怎么写加好友软文的技巧
在做微商的过程中朋友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宣传促销面,而且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更多的收入。不过,做微商怎么加好友这一点很难住很多朋友,各位朋友你说是吗?许多微商空虚地有发财梦想,却不知道如何走上发财之路...
-
教你一招关于洗面奶的软文的写作技巧
不管怎样,氨基酸洗面奶都不应神化。最起码,氨基酸洗面奶不是唯一正确的洁面选择。尽管我自以为是成分党很讲究,但这些年来一直在吹捧氨基酸洗面奶,即使这并不算错。很多无脑营销号都觉得一个简单的“温和亲肤”根...
-
有关朋友圈点赞软文的写作技巧
好友圈点赞这一功能发展到今天基本上是废话,三年前我发了一张自拍放下手机吃个饭的功夫,有三四十个赞,前两天朋友过生日我精心设计了一晚的图,还特别挑了个大家都在看的朋友圈,真是太棒了。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都...
-
有关软文投稿平台有哪些的写作技巧
各行业中不论甚么工作内容都是需要进行推广宣传的,如许用户会更多地询问我们,对我们事迹有很大赞助,利用软文公布平台在宣传方法中使用软文公布平台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但同样的软文在阅读和转载方面也存在着巨...
-
教你一招如何做软文营销写作技巧的文案
假如一篇软文能触动用户的情感,从而达到推广营销的目的。如此,这种软文无疑是成功的。所以,做软文营销,应该怎样利用用户的情感?1.引起共鸣,促进温度营销。一个成功的营销不仅能引起用户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
-
教你怎么写微商产品软文的技巧
尽管短视频现在很火,很多网络营销也离不开短视频,但相对于短视频营销,好的产品更需要利用软文来进行全网布局,而要写好一篇好的软文,就必须要有好的思路和谋略。现在,微商培训指导老师就来告诉大家,怎样写好一...
-
教你怎么写软文写作的技巧
写作软文,无论短短的,确实能写出来是十分艰辛的经历,软文作者也有通过不同的发散能力来提升自己的软文能力,但方法太多以至于很难筛选出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写作是一个需要技巧、决心、适应能力和大量时间的过程...
-
教你怎么写榴莲销售软文的技巧
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怎么会少了狂欢的主角。五彩斑斓的水果。等待您盛启。水润一个夏天。果味争鲜。六月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温州恒大悦澜湾营销中心。创新水果拼盘。可口水果布丁DIY。富有趣味的水果泥DIY。...
-
有关广西特产软文的写作技巧
谈一谈禁止使用广告软文。以下是“无用学会”的最新研究。食品安全放心。有一次带研究员去一家广西粉店打卡,结果全是一碗木薯羹。将木薯浸在糖水里,QQ芋圆味道,嚼起来很有趣。广西籍的研究员,被人明目张胆,丑...
-
有关洁面乳软文的写作技巧
最为浪漫的时刻,是看到你洁面后的美丽美丽。洗面奶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使用错误的洗面奶,造成皮肤不同程度的角质层损伤!轻柔不刺激,适合所有肌肤的氨基酸洗面奶!假如角质层很薄,皮肤很敏感,易过敏,...
-
教你怎么写加好友软文的技巧
在做微商的过程中朋友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宣传促销面,而且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更多的收入。不过,做微商怎么加好友这一点很难住很多朋友,各位朋友你说是吗?许多微商空虚地有发财梦想,却不知道如何走上发财之路...
-
教你一招关于洗面奶的软文的写作技巧
不管怎样,氨基酸洗面奶都不应神化。最起码,氨基酸洗面奶不是唯一正确的洁面选择。尽管我自以为是成分党很讲究,但这些年来一直在吹捧氨基酸洗面奶,即使这并不算错。很多无脑营销号都觉得一个简单的“温和亲肤”根...
-
有关朋友圈点赞软文的写作技巧
好友圈点赞这一功能发展到今天基本上是废话,三年前我发了一张自拍放下手机吃个饭的功夫,有三四十个赞,前两天朋友过生日我精心设计了一晚的图,还特别挑了个大家都在看的朋友圈,真是太棒了。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都...
-
有关软文投稿平台有哪些的写作技巧
各行业中不论甚么工作内容都是需要进行推广宣传的,如许用户会更多地询问我们,对我们事迹有很大赞助,利用软文公布平台在宣传方法中使用软文公布平台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但同样的软文在阅读和转载方面也存在着巨...
-
教你一招如何做软文营销写作技巧的文案
假如一篇软文能触动用户的情感,从而达到推广营销的目的。如此,这种软文无疑是成功的。所以,做软文营销,应该怎样利用用户的情感?1.引起共鸣,促进温度营销。一个成功的营销不仅能引起用户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
-
教你怎么写微商产品软文的技巧
尽管短视频现在很火,很多网络营销也离不开短视频,但相对于短视频营销,好的产品更需要利用软文来进行全网布局,而要写好一篇好的软文,就必须要有好的思路和谋略。现在,微商培训指导老师就来告诉大家,怎样写好一...
-
教你怎么写软文写作的技巧
写作软文,无论短短的,确实能写出来是十分艰辛的经历,软文作者也有通过不同的发散能力来提升自己的软文能力,但方法太多以至于很难筛选出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写作是一个需要技巧、决心、适应能力和大量时间的过程...
-
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参考论文
摘 要: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初中数学采取网络课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从而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模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关键词:初中数学 网络课 教学设计 探索 实践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6-011 论题背景初中数学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知识较为单调乏味,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等。因此,初中数学应该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重新调动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可以开展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技术来开发出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让初中数学能够在网络课的教学模式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2 初中数学网络课实施的优势2.1 提供了双向的交互教学情境初中数学网络课,相较于传统的单向式教学方式,它避免了那种过于呆板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多渠道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很显然,它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根本性的教学优势,有利于诱导学生在情感与行为上都积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去。2.2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初中数学网络课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传授与练习实践融合在一起,改变了原先那种二者分离的教学模式与框架,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它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让整个初中数学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和更加具体化了,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的教学模式来获得更为直观的理解,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变得更为直观和形象,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过于沉闷的教学氛围的出现。2.3 可以推动教学进程的开展并增大课堂信息量初中数学网络课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存储大量的数学教学信息与资料,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图片和习题等来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加快教学进程,大大增加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生机来共享这些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3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具体实践路径初中数学网络课的设计,应该发挥出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作用,焕发活力,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让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即整合性、双主性、开放性、实效性、创造性、反思性、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技巧性和交互性等,并依据一定的教学设计原则,即课题选择必要性原则、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原则、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原则、交互性原则、易操作性和界面直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形式与内容统一原则、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课教学设计原则、协作性原则等,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积极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3.1 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应该重视先进教育理念的树立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要切实实践网络课教学模式,就应该让数学教师首先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还要让教学内容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这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776586571b6ae7655ba35ef931daeb2c002ff2e9a537aba435e1443e3e7d9d0f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所持态度等,都应该反映了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与现代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网络课的教学模式时,应该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切实了解数学教学的真实出发点,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学生对于相关新知识的把握程度如何,哪些数学知识与学生较为贴近,哪些数学知识能够被学生理解透等。初中数学教师只有在进行网络备课的时候,考虑到这么几个问题,才可能让学生新旧知识实现有效衔接。3.2 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殊性初中数学开展网络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要让教材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这是因为数学教材本身就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目前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基本上都过于笼统,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适当地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相关调整和优化,根据网络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把教材中的例题等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信息。4 结语总之,初中数学网络课的实施,应该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传统教师教学的地位。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初中数学网络课的优势,避免其劣势,真正让其走上正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二中,山东 淄博 255000)参考文献:[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4):70.[3]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5-46.
-
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思考参考论文
摘 要:多媒体具有实时性、直观性、交互性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能够清晰地模拟实验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优化了物理教学过程,增大了教学容量,优化了物理实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物理教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5-01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都配备电视、幻灯、投影、录音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这就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物理课堂提供了物质条件。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有着积极作用。1 多媒体教学的特征1.1 实时性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完规定的功能,传递相应的教学信息,可靠而又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1.2 直观性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声音、图像、文字、色彩等多方式多渠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客观事物,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1.3 交互性教与学的人可以根据需要在同一媒体内部或不同媒体之间,跳转、暂停、快速进退并在各种媒体间发生关联,从而能创造出灵活生动和友好的交互界面。2 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2.1 容量大、变换快、效率高多媒体课件操作方便,可以用来展示课程内容,分析框架结构,总结实验结果,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展示现实物理现象,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这种类型的多媒体应用与幻灯片的使用效果不同,它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用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2.2 动静结合,过程清晰,直观形象一些动态、抽象的物理过程,往往存在教师描述不清、学生想象不出的情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做到采用一些挂图、模型来辅助教学,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则采用了简单而明了的动画形式解决了化静为动的问题。例如,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以及原子核爆炸等。3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3.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探究的愿望,兴趣达不到“着迷”程度,就无法激发灵感。例如,在讲到平抛运动时,首先利用飞机投弹的Flash动画,由学生指挥投弹,学生一下子兴趣就来了,但都很难投中,教师借机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才能准确投中,则需学习平抛运动的知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2 利用多媒体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多媒体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它一方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再现运动的规律,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功能。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增大传输知识信息容量F2qA/ouWw9wpByltF6u7Yw==,提高传输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事实证明,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更易形成互动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习,达到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的目的。3.3 模拟整合,优化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物理离不开实验。然而教材中有部分实验因条件限制,无法用实验直接演示或演示效果不明显,借助多媒体手段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起到优化物理实验的效果。3.4 复习梳理,重组整合,增大教学容量。教学中,我们经常要对前后不同时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特别是复习的时候,对各种物理过程,各种概念、规律的对比,如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对比、电场线和磁感线对比、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对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及各种实验的不同方法等,若重做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无新鲜感,多媒体能灵活展示、逼真模仿、生动再现其物理过程,对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重组和整合的演示,可唤起学生的回忆,固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更重要的是利用多媒体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能多通道传输信息,加大教学容量。这一点在复习课中更显其优越性。4 总结总之,多媒体教学要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前提,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学手段的选择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定,要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高度去探究,要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切忌滥用。为此,应用多媒体要做到“五度”,即时间上有宽度,活动上有广度,气氛上有浓度,内容上有深度,结果上有效度。多媒体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但绝不是能治“教学百病”的“灵丹妙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符合物理学科的规律和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辅以声、像、图、文,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三中,内蒙古 喀喇沁旗 024400)
-
多媒体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参考论文
摘 要:音乐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还会使我们的道德情操得以提高。音乐那美妙的旋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歌词,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灵得以休息和净化。高中阶段是学生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学生的德育,而德育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进行。音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文章主要从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出发来探讨此问题。关键词:多媒体 音乐 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4-011 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1.1 多媒体烘托课堂教学氛围音乐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由于我国高中音乐在体裁的选择上具有广泛性,有许多关于爱国的内容,无论是在审美上还是在思想性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比如,人教版第十六单元有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在讲授此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把歌曲《黄河大合唱》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整体感知词曲中所体现的气势磅礴的魅力和歌曲色彩。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初步感知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不屈的中国人民,面临外敌侵略时是如何坚强、勇敢的,使其亲身感受革命者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学生对背景了解之后,教师再从作品的艺术角度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带着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以及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将作品再听一遍,在听的过程中,相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再如,《走进新时代》、《祖国颂》、《十送红军》等音乐作品都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好曲目,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进行课堂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1.2 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情感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识谱,更是要教会学生欣赏音乐、欣赏美、体味音乐作品中饱含的浓厚的思想感情。音乐家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人生感悟通过歌曲的形式传达出来,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影响其他的人。音乐作品中,有许多体现音乐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样也成为了无形的力量,使欣赏它们的人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热爱。比如,《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这一单元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先搜集众多关于贝多芬生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贝多芬悲惨的一生,以及他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教师在讲述贝多芬生平经历时可以同步播放贝多芬的钢琴交响曲,如《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交响曲中流露出的对生命的赞歌以及对命运的不屈,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除了对生活的热爱,许多音乐作品还渗透着对家uY1EjLyNeYacqIrXvHeGMw==乡的赞美,当学生在欣赏此类作品时也会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比如,在教授《俄罗斯民族风情》这一节时,教师可以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一下关于俄罗斯美丽风景的图片,同时也将学生家乡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图片之后,再进入对音乐的学习。这样,学生对此音乐所流露出的感情也会有所感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又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描写了俄罗斯晚上的夜色和星星。教师可以在播放这首歌曲时,用幻灯片回放莫斯科晚上景色的图片,加强学生对曲作家和词作家创作情感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3 多媒体促使有效课堂生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近年来却被人们所忽视。音乐教学担负着重振中华文化的重任。比如,在学习《文人情志》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以及中国古代伟大的音乐家。欣赏《广陵散》和《流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以及介绍中国古代的乐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也能使学生了解古人的友谊,进而使学生提高道德情操。再如,《阳关三叠》、《扬州慢》等歌曲的欣赏会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阳关三叠》、《扬州慢》都是根据古诗改编而成的,歌词的韵律、意境等都不同于现代的歌词,因此,欣赏这些歌曲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学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时,无形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也会随之而来,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且有趣味性。2 结语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之情,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爱上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山东 栖霞 265300)
-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化繁为简参考论文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理论知识以及快速高效的操作方法。但计算机的概念往往太过枯燥难懂乏味,操作方法又往往多种多样,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这些枯燥的概念产生兴趣,繁复的操作又容易混淆难以记清。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尽可能地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概括概念、容易的操作演示效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知识技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简洁 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3-011 简洁直接的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在以往的教学导入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式有情境激趣导入、悬念导入、演示导入、审题导入、直接导入等。而不管何种导入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率。我在准备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时,通常注重考虑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关心这个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各种导入方法的应用,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而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在一次信息技术课的同题异构活动中,一位教师借助“神舟七号”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修改图形。“神舟七号”可谓家喻户晓,导入部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确实激发了所有孩子的兴趣,但等到真正教授新课的时候,很多孩子还沉浸在火箭升空动画带来的兴奋当中,好多孩子都只想着画火箭,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述太阳、月亮、星星等的画法,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所使用的导入方法是一开始就展示一个“粗心小画家丁丁”的画作——太阳。当然这个太阳的光芒是实线,长短、粗细不一。学生评论后觉得这个太阳不够好看,于是很容易就会对修改这个图形产生直接的想法和要求。因此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展开了教学。这样,避免了花哨的动画、冗长的科幻故事等,仅仅用简单的一张图,就达到引入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 精心布置的新授泠烨在《我看小学计算机教育》一文中说到:“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苏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每一节课往往只为学生准备了两三个知识点。比如“遨游因特网”这节内容,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学习收藏夹、网址列表、设置主页的方法以便更方便地浏览因特网。我为这节课定的重点是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难点是记住网址。而事实上,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很多学生根据以往观察父母上网的经历,都知道利用www.hao123.com(网址之家)这个网站来访问更多的网站。这样,似乎那些并不怎么实用的“收藏夹”、“网址列表”的作用就更微小了。学生的表现是更热衷于使用“网址之家”这个网站来记忆网址。这正跟我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学习和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在类似“网址之家”这一类型的网站出现前,我们的学生不得不去记忆那些复杂难懂的网址,用收藏夹去收藏(收藏夹内网址一旦过多,也会造成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在网址列表中寻找登录过的网址(有些甚至是当时敲错的网址也会被保存在网址列表中)。而在这类网站出现之后,作为教师应该第一时间把这些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3 轻松愉快的结尾经过一番学习、实践,学生们最终迎来了课程的尾声。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尽管学生的层次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无论结果如何,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免不了为学生总结一番。以往我看到的情境都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就板书来进行知识的巩固。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还不如拿出一张利用这节课所学技巧而制作出来的范画,难度稍微高一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定一个目标,完成整幅画中的一部分就可以得到奖励,完成越多奖励也就越多。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来比赛谁画得多、画得好。这样既激励了掌握的好的学生,也给了没有完全掌握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种在课尾为所有学生定一个稍高一点的目标,让学生分阶段完成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的方法,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以上只是我——一个工作五年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点小经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的功能还要进一步发挥,我还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常熟市星城小学,江苏 常熟 215500)参考文献:[1][美]卡迈恩.加洛.乔布斯的魔力演讲[M].徐臻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泠烨.我看小学计算机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化繁为简参考论文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理论知识以及快速高效的操作方法。但计算机的概念往往太过枯燥难懂乏味,操作方法又往往多种多样,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这些枯燥的概念产生兴趣,繁复的操作又容易混淆难以记清。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尽可能地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概括概念、容易的操作演示效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知识技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简洁 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3-011 简洁直接的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在以往的教学导入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式有情境激趣导入、悬念导入、演示导入、审题导入、直接导入等。而不管何种导入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率。我在准备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时,通常注重考虑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关心这个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各种导入方法的应用,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而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在一次信息技术课的同题异构活动中,一位教师借助“神舟七号”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修改图形。“神舟七号”可谓家喻户晓,导入部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确实激发了所有孩子的兴趣,但等到真正教授新课的时候,很多孩子还沉浸在火箭升空动画带来的兴奋当中,好多孩子都只想着画火箭,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述太阳、月亮、星星等的画法,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我所使用的导入方法是一开始就展示一个“粗心小画家丁丁”的画作——太阳。当然这个太阳的光芒是实线,长短、粗细不一。学生评论后觉得这个太阳不够好看,于是很容易就会对修改这个图形产生直接的想法和要求。因此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展开了教学。这样,避免了花哨的动画、冗长的科幻故事等,仅仅用简单的一张图,就达到引入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2 精心布置的新授泠烨在《我看小学计算机教育》一文中说到:“开展计算机教育既不能无的放矢、信马由缰,也不能不着边际、盲目攀求,要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并结合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学生获取一种掌握知识和交换信息的手段,以促进学生当前的学习以至今后一生的学习和提高。通过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应变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的。”苏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每一节课往往只为学生准备了两三个知识点。比如“遨游因特网”这节内容,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学习收藏夹、网址列表、设置主页的方法以便更方便地浏览因特网。我为这节课定的重点是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难点是记住网址。而事实上,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很多学生根据以往观察父母上网的经历,都知道利用www.hao123.com(网址之家)这个网站来访问更多的网站。这样,似乎那些并不怎么实用的“收藏夹”、“网址列表”的作用就更微小了。学生的表现是更热衷于使用“网址之家”这个网站来记忆网址。这正跟我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学习和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在类似“网址之家”这一类型的网站出现前,我们的学生不得不去记忆那些复杂难懂的网址,用收藏夹去收藏(收藏夹内网址一旦过多,也会造成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在网址列表中寻找登录过的网址(有些甚至是当时敲错的网址也会被保存在网址列表中)。而在这类网站出现之后,作为教师应该第一时间把这些有利于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3 轻松愉快的结尾经过一番学习、实践,学生们最终迎来了课程的尾声。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尽管学生的层次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无论结果如何,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我们应该尽量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下一节课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免不了为学生总结一番。以往我看到的情境都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就板书来进行知识的巩固。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还不如拿出一张利用这节课所学技巧而制作出来的范画,难度稍微高一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定一个目标,完成整幅画中的一部分就可以得到奖励,完成越多奖励也就越多。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来比赛谁画得多、画得好。这样既激励了掌握的好的学生,也给了没有完全掌握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种在课尾为所有学生定一个稍高一点的目标,让学生分阶段完成其中的一点或者几点的方法,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产生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以上只是我——一个工作五年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一点小经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评价的功能还要进一步发挥,我还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常熟市星城小学,江苏 常熟 215500)参考文献:[1][美]卡迈恩.加洛.乔布斯的魔力演讲[M].徐臻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泠烨.我看小学计算机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6,(10).
-
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参考论文
摘 要:高中英语的学习非常关键,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适应新课改的大形势,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担时代重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人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发掘高中英语教学潜力,力求为学生展现英语多彩的一面。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课堂 学习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2-011 主次分明,营造真实语言环境高中英语渗入了许多语法、单词或短语知识,其中有好多是抽象不易弄懂的,一些基础较差,且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对此就感觉头疼,这时就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立体化的呈现中感知并理解语言,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外研社高中英语Module 3 Music一课中,需要有各种乐种与乐器的呈现来激发学生思维,如violin、drum、guitar、flute、piano、lute等,这时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现这些乐器的图像,然后看图进行口语演练,让学生有真实感受,并有兴趣融入课堂。同时教师使用多媒体也应主次分明,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涉及到的东西都体现在课件上,这样很容易造成课堂节奏感不分明,让学生没有主次感,学后没有印象。2 多样设计,营造趣味教学氛围高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大都停留在单词记忆发音与拼写和语法的掌握上, 个别学生因为单词记忆困难,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最后发展到厌学、弃学,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入多种教法,让学生不再认为英语是如此之难的学科。在“come up to”的教授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一个地点,然后让学生说出一个相关的句子,如“I come up to the school./I came up to a shop yesterday./I’m coming up to the zoo.”等。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短语意思, 同时学会了实践运用,也达到了乐学、爱学的目的。“throw oneself on……”教师就可以展现一组摔跤运动员,当有扑倒姿势时,可以暂停,然后提示,“One play throws the other.”学生在活泼逼真的演示、形象的音效、明丽的色彩中,瞬间就可以将这个短语记住。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单词、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等趣味性十足的场景,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里,集中精力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使英语词汇或短语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3 情境再现,搭建口语交际平台英语学习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缺少环境,因此口语教学不自觉就遇到了一定的阻碍,这种困难虽是不可抗拒的,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去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难关。比如,教师每天上课前利用课前三分钟用英语询问学生:Who's on duty today?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oday?…用这样简单易懂的英文和学生进行free talk,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说英语的欲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平台,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用图文并茂、声乐其发来鼓励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欲望,让一直不敢开口的学生跃跃欲试,由被动转化为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适应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弊端教学,用一种灵动的情境再现,激发学生口语实际运用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4 差异教学,针对性选择整合策略一个班级中学生各有差异,因此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部分学生会因为没有兴趣而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性教学,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备课,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任务,针对学生思维与心理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比如,外研社高一英语Module One?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And we have fun. I don't think I will be bored in Ms. Shen’s class!”(我们上课上得很开心,我认为我不会对沈教师的课厌烦的)。其中的have fun一词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已经没有必要重复,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概念早已模糊,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分层教学,让优层生自主阅读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快速将have fun=have a great fun玩得开心=have a lot of fun=have a wonderful time=enjoy oneself.如The children were having a lot of fun with the building blocks.展现出来,并适度点拨,然后就可以齐头并进地进行下一步的讲解。这样各层学生在信息技术高效辅助下都能有所得,且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5 学生主体,构建生命力课堂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让英语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之一,重新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发展下的英语课堂能有效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在授课之前,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多媒体搜集资料,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内容。授课之时,可以给学生直接设置问题,并给他们分组,让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信息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将知识扩展、文化熏陶、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总之,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与时俱进的产物,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实践运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为高中英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山东 禹城 251200)
-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巧妙整合参考论文
摘 要:语文课中,搜索查询课文信息,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再现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写作等,都是恰当巧妙使用信息技术的契机。关键词: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巧妙整合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1-0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创设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不是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使用信息技术,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恰当巧妙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契机很关键。1 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可以很方便轻松地搜索查询课文的相关信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从而提高其自主预习的自觉性和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智取生辰纲》一课时,虽然大多数学生从电视剧中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不是特别了解。这时让学生借助校园网或互联网搜寻相关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生平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并按预习指导提纲详细了解和整理课文内容的相关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况,了解作品中的人物特点,理清课文思路。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需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之一。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逼真的声音,呈现鲜明的画面,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例如,导入《智取生辰纲》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歌,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又如教学文言文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著名播音员方明、红云、雅坤等优秀播音员的朗读录音,他们的朗读语调标准规范,声情并茂,能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3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内存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把大自然的景象随时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历史的情境随时还原再现。这一优势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学生不可能在现实中都看到过课文所描述的各种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只能从字里行间和教师的语言表达中体会和想象,这样无法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此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云及光彩现象的视频和图片,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感性的认识。对学生把握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4 拓展学生知识面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材内容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课文内容只能呈现给学生有限的文字内容,或是极少篇幅的补充资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多的文学素养和提高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既可以加大课堂密度,增加教学容量,又可以拓展教学时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时,单凭教师的讲解势必枯燥无味。如果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中国石拱桥》纪录短片,学生不仅仅可以清楚地观看到我国的赵州桥、卢沟桥等各种样式及各种造型的石拱桥,对我国石拱桥的不同造型特征和不同结构特征有所认识和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悠久的发展历史,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5 训练学生写作时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学时,用多媒体将伴着图画、文字、声音、视频等相关的写作素材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图画、视频写作素材声像并茂,栩栩如生,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进而形成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感受,激发学生强烈的思维和写作灵感。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写作情境中,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其效果是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说得真实、具体、感人。例如,在指导学生以《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白色垃圾随风飘舞”、“污水乱排乱放”、“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乱砍乱伐,水土流失”、“过度捕杀造成生物物种濒临灭绝”以及水土污染、沙尘暴、酸雨等恶劣环境的视频片段。学生看了这些真实直观、触目惊心的视频片段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响,由感而发,表达和写作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乎自然而然地奋笔疾书,写出感染力很强的文章来。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巧妙地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契机,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河北省迁安市太平庄乡太平庄初级中学,河北 迁安 064401)参考文献:[1]刘克金.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09,(06).[2]宋守信.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3]张步云.创设语文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4]华国开.语文课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误区及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10,(02).
-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历史课堂精彩起来参考论文
摘 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影片、动画,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历史课的教学精彩起来。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40-011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Flash动画制作一幅战国七雄割据称霸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七种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展现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始皇称雄天下的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索,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3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能力,而是一种适应一定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共同的学习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相关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思维能力,如通过学习、收集和整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使学生掌握查阅历史资料、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借助媒体,显示不同事物(问题)的性质、特征,让他们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抓住事物(问题)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使学生掌握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等。例如,在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有关书籍和网站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西欧的政治人文、日本的经济。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资料查询方法和网站。课堂教学在网络教室进行,首先由各组分别展示前期的搜索成果,然后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西欧和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共享各小组的资料库、上网搜索、观点上传、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以及集体讨论完成。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利用网络查阅历史资料、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4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接受熏陶。例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减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总之,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结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历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新型教学环境下,通过多媒体对各种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达到多重交互,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我们相信,随着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使用,它会不断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我们的历史教学会越来越精彩。(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三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200)参考文献:[1]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J].人民教育,2001,(01).[2]杨艳红,李向阳.运用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1,(05).[3]王子强,刘意萍.浅析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相关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06).[4]蒋冬梅.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2002,(20).
-
浅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参考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指出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联系,并且指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体育 教育教学 质量水平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39-011 中学体育教学中现状分析1.1 不重视体育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以升学考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和家长,乃至学校领导,在平时教学当中,都比较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的教学,而对于体育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都把中学体育看作是一门“副科”,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学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思维、锻炼身体的时间,对于考试科目的学习没有帮助。1.2 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体育教师不但要认真备好每一节体育课,而且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也要全面考虑,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置课程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也需要考虑。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基本上是从体育专业院校毕业,本身拥有丰富的体育锻炼知识,并且自己也有很强的体育素质,但在实际体育课上,可能缺乏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能力,没有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和授课,所以中学体育的教学效果并不太好。1.3 体育教学模式有待更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有一部分依然可以为现在所用,但不容置疑的是有很多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情况,可不少学校依然运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发展,使学生感到厌倦,对上体育课提不起精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在大多数体育教学中,都是体育教师先讲理论,然后示范动作,最后由学生自己练习,一直到下课。等到下一节课上课时,因为又要学习新的内容,所以没有时间对上一节课内容检查。这种现状使教师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太好。1.4 体育教学设施有待完善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拨付的教育资金也逐渐增多,但由于领导的忽视,这些资金大都没有用在改善体育设施方面,所以学校的体育设施依然较为陈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设施更是极少,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体育教学设施,有的即使有,也是很多年以前的旧设备;再有,学校操场也需建设,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操场。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2.1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当中,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设置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师要把中学阶段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进行优化组合,不但要重视单元教学,而且要兼顾到全部体育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教学内容多样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并重视步骤间的连接,提高课堂效率。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在体育教学当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知体育锻炼的快乐,在体育锻炼当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在上体育课时,虽然体育教师需要做一些示范动作,但如果始终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如在体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体育锻炼的每一个动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特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运用时间较短,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过于束缚教师的思想,不适合长时间运用,不能做到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都是首先慢跑,然后做几个徒手操动作,这就算结束了准备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步骤规定过于死板,对于体育基本动作太过重视,使教学重点受到了影响,使体育教师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每一节体育课上都固定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时间,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不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如果长期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在体育课上懒于动脑,打不起精神。2.3 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学设施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政府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为中学购置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设施,学校自身也要积极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拨出一部分办学经费用于购买体育教学设施,过于陈旧的体育设施要及时淘汰,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在学生锻炼场所的建设方面,学校要建设标准化操场和篮球场,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锻炼提供保障,使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具备充足的体育设施以后,教师就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使这些教学设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3 结语总之,只有在体育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贯彻素质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体质不断增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山东 淄博 255318)参考文献:[1]王晓青.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2]杨轶.新课改背景下的和田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03).[3]陈冬梅.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07).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参考论文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分析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兴趣 能力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38-01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中,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了追求的目标。而多媒体的普及和运用让我们有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1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意志还不是很强,尤其需要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这种兴趣的养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来进行引导和强化。1.1 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设置情境,来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中,可以播放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在欣赏美丽的春天风光的同时,听着优美的旋律,想象力和注意力就被自然引入精彩的大自然中,教师顺势导入到对《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当中。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朗诵、感悟,学生对文章进一步加深了理解。1.2 通过动态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态的信息往往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多媒体能变静为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雷电颂》时,除了通过学生的朗读、课本剧改编表演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精彩的朗诵片段,配合着滚滚的雷声、翻卷的狂风,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把学生带入那种情感氛围,既活跃了学习气氛,更将屈原的内心独白深深地烙印进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了很深的感悟。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也很自然就产生了。1.3 通过难易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中很多抽象的内容,单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做到理解透彻,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占据着优势,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大,所以一些难点的突破就特别需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来达成,将抽象化为形象,将难点变得容易。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一诗时,学生对“楚江开”“至此回”联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也可以通过制图,将两山之中的滔滔江水突破阻拦的态势表现出来。这样更加形象直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容易了,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了长江的雄浑,山川的险峻,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2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语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逐步的培养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变得更加可行,更加容易。2.1 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的诸多知识和能力当中,想象力最重要,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来丰富学生的感官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想象打开思路,诱发学生对其他感觉的联想和想象。2.2 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参与的教学可以从信息技术的优势上来发展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录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抛出探究问题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者与本小组进行交流互动,获得一个探究结果,然后通过自己制作的PPT来展示本组探究的成果。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2.3 通过图文并茂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是美育的需求,多媒体教学则具备了这一优势,它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运用图像、色彩、声音、动画等形式,使得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构划崭新的审美形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的灵敏性和感知力。例如,在《爱莲说》一文的学习中,考虑到这是一篇优美的说理兼抒情的文章,我在新课的导入上就用了丰富多彩的荷花图片,配以舒缓优美的旋律,点染出了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其中,陶醉在美的享受中。学生在获得了这种美的体验的同时,也为后文迅速进入对莲的爱进行了必要的情感铺垫。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的是创新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但是我们在选择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身固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河北 内丘 054200)参考文献:[1]袁彩霞.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问题教学的优势的研究[J].新课程,2009,(08).[2]杨艳.多媒体为初中作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2).
-
微信公众号图文消息怎么排版
公众号图文信息排版需要遵从四个原则,颜色简单不复杂、样式要简洁、重点内容要突出以及图片要清晰无水印。字体颜色尽量少选择纯黑色,在白色的背景下,纯黑色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显得比较刺眼,可以选择用灰色,一样可以很好看。其次,字号大小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一般选择14、15、16号字体,具体根据自己的文章来选择。字距行距需要进行适当的设置,让字和字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不要那么紧凑,才能够降低阅读难度,让读者读起来没有那么的吃力。
-
微信公众号图文排版怎么加音乐
首先要新建一个图文信息,然后就能看到编辑器上面有音符的图标,这图标就是插入音乐的按钮,点击这个图标激活插入音乐的功能。这个时候会弹出一个窗口,在搜索框里面输入自己想要插入的音乐的名字又或者是作者姓名,点击搜索按钮,就能够搜索到符合你条件的音乐。在搜索结果中选择自己需要添加的按钮,在添加前先试听一下,如果符合自己的选择,就可以点击确认按钮,这样一来,音乐就插入到你的图文信息中了,后续发布就能够看到有音乐了。
-
微信公众号图片怎么重叠排版
微信公众号图片重叠排版需要用到网络编辑器进行排版,网络编辑器里面有很多的类似模板,只要直接上传图片就可以形成重叠排版,当然也可以用美图秀秀来对图片进行处理,将图片重叠变成一张图片,再将图片上传,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公众号自带的编辑器是没有办法将图片进行重叠的,只能通过别的工具来实现。135编辑器有一个模板是可以左右滑动来查看下一张图片,这种形式的排版也是非常好的,可以尝试选择,也可以让读者看的更舒服。
-
微信公众号图集排版怎么排好看
图集的排版重点应该是在图片,这一部分图片必然不能够进行图片拼接处理,而是需要用到高清的图片,不能够是模糊的图片。图片要按顺序进行上传,然后再根据上传的图片用较小的字体进行图片解析,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了解图片的内容,并且对图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当然,也可以用滑动的形式进行排版,在线上编辑器中搜索滑动,找到合适的排版样式,然后将图片上传上去,做成滑动图集的形式,也会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让读者更加愿意看下去。
-
微信公众号素材怎么排版
微信公众号的素材库是为了让作者更加容易的去对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编辑以及排版,素材库里面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有公众号后台自带的素材也有,你自己同步上去又或者是保存的所有的图片,当你想要使用的时候,直接打开就能够使用。素材并不仅仅是图片,又或者是文字,有一些排版的模板也是可以放在素材库当中,作为模板素材,当你要用到这个排版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打开这个素材,然后替换掉里面的文字和图片,一篇完整的排版好的文章就出来了。
-
微信公众号四张图片怎么排版
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只有4张图片的话,那么你中间就要穿插多一点点的文字,让文章的整体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而不会是将简单的图片进行拼凑,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有适合的文案的话,可以在图片的下方对图片进行简单的讲解,又加上一些自己的语言,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篇比较完整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公众号文章图片太多或太少,其实都并不适合发布,这样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不会留意你后续的文章发布,这对于公众号的运营来说没有好处。
-
微信公众号上文章怎么排版编辑器
用编辑器排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微信公众号上文章的排版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不同编辑器所提供的编辑素材都会有所不同,而且里面所能用到的编辑工具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要如何使用需要根据实际的编辑器来进行处理。但是相同的是,编辑器里面有一些固定的排版模板这些模板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而且将里面的文字替换成你要用的文字,将里面的图片换成你需要的图片,就可以直接导出简单而且快捷。
-
微信公众号群发消息怎么排版
建议多看排版精美的文章,学会总结排版技巧,也可以和同行多交流学习,也可以用一些比较fashion的素材。群发信息的排版跟普通文章的排版是一样的,需要调整好页间距和控制好文章的风格。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调整,这样的话给读者的一种感觉会比较统一。当然你群发的信息跟你平常发布的文章是需要基本一致的,否则会给读者一种茫然的感觉,这样对于积累粉丝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要对群发信息进行排版,也可以选择用编辑器先进行简单的排版。
-
微信公众号排版主题背景怎么设置
点击工具栏上面的【背景】按钮,背景分为三项设置。使用自己的图片当做背景:点击【背景设置】——【上传背景】上传您的本地图片,点击【确认】即可。直接使用颜色背景:点击【颜色设置】,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点击【确认】即可。使用网络图片当作背景:在【图片地址】处直接粘贴网络图片地址,点击【确认】即可。主题背景直接决定了用户的阅读体验,用户是否愿意继续阅读你的文章,这关乎公众号的后续运营,因此主题背景的选择很重要。
-
微信公众号排版中的背景怎么弄
点击工具栏上面的背景按钮,背景分为三项设置。要使用自己的图片当做背景,可以点击背景设置然后上传背景,上传本地图片,再点击确认即可。直接使用颜色背景可以直接设置,点击颜色设置,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点击确认就完成了。使用网络图片当作背景,可以在图片地址处直接粘贴网络图片地址,点击确认就可以了,不过要关注版权问题。主题背景直接决定了用户的阅读体验,用户是否愿意继续阅读你的文章,这关乎公众号的后续运营,因此主题背景的选择很重要。
-
为何要有“生活算法”一说参考论文
当你只有一把锤子时,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When you have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从个人的经历来说,勉强可以算是程序员出身了。1987年就开始用计算机了,第一次接触的是Laser-310。为了准备全国师范院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我被选派参加了集训队。这才学会for-to、if-then等命令,同时还学会了高精度计算、阶乘等不同的算法。虽然比赛最终没有如期举办,但我的收获却很大。在活动中体会到了计算机程序、算法的魅力,明白了好程序可以完成很多原来不能想象的事情。1989年开始当教师教起了计算机课。当时以中华学习机为主的计算机中只有固化的编程语言,不会语言就不能使用计算机。先是BASIC语言,然后是LOGO语言。在八九年的编程教学中,慢慢地体会到了编程教学是有不同层次的。第一种层次是“命令”的教学,也就是主要目标是计算机的语句、命令。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说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二文化”。计算机开机后只有BASIC、LOGO语言,那么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编程的命令和语句。第二种层次是“程序设计”的教学。也就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程序设计。学会了命令、语句以便设计程序。而程序设计的核心是算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强调算法成了计算机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第三种层次是“思维”的教学。经历多年的程序设计后我渐渐地体会到:真正的大师善于从思维中把握算法的核心,用计算机实现一种算法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实现。因此,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更重要的内容成了如何渗透算法思维,如何将思维融合于生活中,而不是掌握某一种或几种固定的“算法”。“命令——算法——思维”三级目标对于一个成长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形成解决问题的“算法”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程序员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手里有一把锤子时,最喜欢的是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看成钉子。都愿意用手中的锤子去试一试身边的生活。感受到了算法的好处,也会经常倾向于把算法思想广泛地应用到各类问题,而信息技术课中就恰恰有这样的问题,并且还不少。1999年前后,课程名称改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由程序设计逐步改为计算机操作,算法渐渐淡出。课堂教学转变成以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为主的教学活动。今天看来,这种变化是课程经历的新一轮的螺旋上升过程。不过,经历了一轮实践后,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又重提“老”问题:信息技术课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软件操作吗?当我们对计算机教学中的诸概念追根溯源,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所谓的“操作”,可以发现“简单操作”也是由一个个更细微的动作按一定次序组成的。更复杂的问题解决步骤往往是由更细节、更具体的下一级解决方法组成。这其中的“次序”与程序非常类似。在程序员眼中,计算机的操作与程序设计在一定方面是相互对应着的(如图1)。其中程序设计中的命令、语句对应着计算机中的操作、方法与技巧,都是相对具体的,对比整体都是“更微小”的,是组成后续要素的基础。程序对应着操作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步骤,都是强调有一定的次序性。程序设计算法对应着技术应用的“算法”。程序设计中的“思维”对应着技术应用的最终目标——问题解决。如果把前面的称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算法,后面的这一种,为了应用技术、操作工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出现的行动规则,则称之为“生活算法”。两种不同情境下的“算法”既有很多相似,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两者都有算法思维的特点,两者都有模块化特征;两者都需要有可行性,计算机算法需要能编程实现,生活算法需要在生活中能一步步实施;两者都是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序设计算法是按照“算法——程序——命令”逐级分开,生活算法是可以按“算法-过程-操作”逐级展开。学习程序设计算法需要从程序入手,掌握生活算法也需要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入手,基础都是有程序性。也可以看到两者有更多的不同。程序设计算法是直指程序设计的,最终能够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生活算法直指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需要一步步在生活中去真正地解决某个问题;程序设计算法可以使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或者伪代码、流程图来表达。但针对技术工具的生活算法更倾向于人的自然语言表达;程序设计算法相对严谨、抽象,生活算法相对宽松,但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会有不同变化。……当我们在反复辨析“生活算法”与程序设计算法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时候,却发现这种解释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是一种有意思的思考。因为有了“生活算法”,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中一些所谓不相关的部分联系到了一体(如图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如画图程序、字处理Word、WPS、多媒体PowerPoint、Flash等不同应用软件的学习,除了部分特有概念外,都是从单击、双击、保存、打开等简单操作开始的。若干简单操作组成了操作方法,再由操作方法逐步复杂化,向利用工具解决问题发展。从简单操作到方法,从操作步骤到程序,从过程到应用工具的行动规则,再到问题解决,形成了操作工具的“生活算法”系列。对应着的就是更抽象的、程序设计中的“命令——程序——算法”体系。从生活算法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教学内容其实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无论是软件应用部分强调其操作性、程序性,还是计算机编程方面强调程序设计、强调算法,都是在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程序设计算法——生活算法。是面对着钉子时,我们手中的锤子呢,还是一块砖头?或者它们都一样?
-
十年参考论文
信息科技课中的“生活算法”一说至今已十年了。常说十年一剑,不过在过去的十年,这方面磨得并不是特别紧,到现在为止也就一铁条而已。只是到了需要反思、总结的时间节点了,将以前的东西整理一下是必要的。“生活算法”是2013年提出来的。当时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经历一段时间的困惑后,在偶然的机会灵光一闪。2004年3月正式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前身)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生活中的算法,算法中的生活——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算法”》。之后在2005年8月发表《信息技术教学名词辨析——信息技术课中的生活算法》,2007年5月发表《从生活算法中审视程序设计算法》……在朋友和杂志的引领下,十年间直接发表的论文有五六篇。相关的有引用、叙述关系的文章有十余篇。但是零星的东西总感到体系化不足,并且没有完全表达全部想法。初提“生活算法”时,心里并不踏实。总想,普通的一线教师想著书也就算了,如果立说真有些狂妄了。开始时就小心翼翼地求证,支持者、反对者均有,并且争议很大。其中有提出以奥卡姆剃刀原则——非必要勿提出的、有认为此部分非算法而实为生活策略的……我也深以为然。因此十年中几番停滞,停滞时几近放弃。不过信息课又常被教学实践所憋,又几番重提。几次反复,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同时发现此说还是有一定解释力的。不然,不会再次复燃。如果做个自我评定。我认为“生活算法”并不是标准的学术术语,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化的词汇,是“生活之中的算法”。与很多朋友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其实最有价值的是“生活”,然后才能是“算法”。生活算法是主要针对技术类课程的。技术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生活问题的,生活才是技术类课程的真正核心,需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感到“生活算法”太具有个人特征。也感到虽经历很长时间,但一线教师不是研究人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不过,如果跳出个人名利的圈子,经过长时间思考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出来分享呢?能使更多人受益,可以为之吧!这样的十年,“生活算法”经历这样的春秋。到现在,仍然像路边的野花一样,默默地成长。正是我期待的那样,不急不躁、不偏不倚,有点自己的作用就可以了。开设“生活算法新视角”栏目,是试图依照时间的顺序,回顾“生活算法”缘起、落地、生根、发展的过程,以此明确技术只有融于生活,才能真正体现技术的价值。——武健
-
信息技术考试软件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参考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针对学校现有硬件与网络资源而开发的,适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上机考试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系统2009年,笔者与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合作,承担了信息技术学科上机考试系统的开发。几年来,该系统在不断的改进中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下面笔者将介绍该考试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 考试题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信息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1]根据这一特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为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本系统的考核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Windows操作题、Office操作题、多媒体操作题(Photoshop和Flash随机二选一)和文字录入题,有关对Internet网络操作的考核融合在上述操作题中完成。● 系统总体架构本系统是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而开发设计的,考点安排在学校机房内,考试地点相对固定且客户端的考试机数量有限。考试内容以文件(夹)操作、Office文档操作、多媒体作品处理为主,需要初始化考试环境,实现客户端自动阅卷,考试中服务器与客户机通信量也很大。所以,系统的开发优先考虑基于局域网的C/S结构,考试环境是由一台考试服务器与多台考试客户机通过TCP/IP协议互联成的一个局域网络。考务服务器位于考试中心,考点服务器与考务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采用HTTP协议通信。● 考试软件设计整个考试系统包括考务管理子系统、试题管理子系统、上机考核子系统和成绩处理子系统。本文重点阐述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即上机考核子系统的设计,该子系统是一个C/S(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考点服务器部署在每个考场,负责考生信息管理、试题文件更新、考生身份验证、试题文件分发、考试过程实时监控、收卷、重考与续考管理、考试包检查等工作,由考场管理员操作。客户端安装在考生上机操作的计算机上,主要功能包括试题的显示、时间控制、考生操作结果收集、考试异常情况处理、自动阅卷、考生操作结果备份上传等。开考前,由考场管理员登录考点服务器端软件,通过因特网与考试中心内的考务服务器连接,下载更新考点服务器端的试题库文件。开考后,考生根据准考证号在指定的客户机登录,经考点服务器身份验证确认后进行答题操作。当考生完成考试交卷时,客户端自动批阅考生的考试结果,并将考试结果打包加密后以文件形式上传至考点服务器。考试结束后,由考场管理员将本考点所有考生考试包文件提交到考务服务器。[2]●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分析1.并发处理考点内的考试服务器网络信息交互并发处理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所在。考试服务器同时管理多台考试客户机,而考试往往同时开始,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结束。所以,同时登录与同时交卷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服务器并发处理解决不好,就可能发生考生无法登录、试题文件更新失败、考试包错交或漏交等问题。本系统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处理并发问题:①服务器端采用动态WinSock数组控件,将下标为0的WinSock控件固定作为服务器端口侦听对象。②当服务端收到一个新的连接请求时,服务器首先检查在已经加载的WinSock数组对象中是否有空闲,如有,就使用该空闲WinSock对象与客户机进行通信。否则,就动态加载新的WinSock对象。③在传输考试包等大容量文件时,由于WinSock控件一次只能接收不超过8KB的数据,所以数据必须分批发送和接收,在一对多的通信状态下,系统使用一个数组变量来跟踪每个连接的通信状态,以确定每个连接数据是否发送完成。2.文件传输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有两次大容量文件传输过程,第一次发生在客户端软件启动时,系统会检测客户端试题库文件的版本,如与服务器端试题库文件版本不一致,则从服务器端下载新的试题库文件;第二次发生在考生交卷后,为保留考生所有的考试操作记录,系统在交卷时,会自动收集考生的答卷信息并打包,在客户端本地生成一个以考生准考证号命名的考试包,然后将该考试包上传至考试服务器端保存。相对于字符的传送,文件的传送要复杂得多。因为文件数据量大,格式复杂,使得接收时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系统采取文件分块传送的方式,把要发送的文件按一定数据量为单位进行分割,然后依次发送,因此服务器也要进行多次接收。现以考试包文件的上传为例来说明文件传输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次:①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交卷信号“UploadFile”&准考证号&文件大小,如果服务器返回“Waiting”,说明服务器端连接数超过最大值,客户端可以等待几秒钟后重新发送交卷信号,如服务器返回“UploadOK”,说明服务器空闲,客户端可以发送考试包文件。②客户端先向服务器发送考试包文件的第一组数据,服务器接收数据完毕,发回“ReceiveOK”。客户端收到后再发送考试包文件的第二组数据。根据考试包文件大小的不同,这里需要重复若干次这样的交互,直至考试包文件传输结束。③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UploadEnd”,服务器端把该考生作为已考处理,然后再向客户端发送“ReceiveEnd”,客户端接受到该信息以后,就说明是交卷成功了,考试结束。 [3]3.数据安全性设计考试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决不允许发生数据泄露事件。本考试系统中需要重点安全保护的数据主要包括考试的试题库文件和考生考试结果数据两大类。本系统中涉及文件类的数据,系统将这些文件分类压缩成标准的ZIP文件,然后利用数据加密算法RC4加密压缩文件。为了提高后期数据处理的速度,除了考试包中保存考生的考试成绩外,系统还将考生成绩直接发送到考试服务器,并保存在考试成绩数据库中。但考试成绩数据库采用的是安全性较差的Access数据库,因此除了利用Access数据库本身的安全机制进行保护外,还必须对考试成绩信息进行加密,生成考试成绩信息加密字符串。加密后的成绩数据都以密文的形式存储,没有密钥即使得到了这些密文也无法解密,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成绩加密采用Blowfish加密算法,加密时将考试成绩作为明文,同时采用自定义的密钥,加密速度快,并且性能良好,解密速度也很快,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Internet模拟系统设计基于Internet的Web网页浏览操作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上机实践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正式考试中,接入Internet是不现实的。本系统提出了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的设计思想,把Web服务器嵌入客户端,即把客户机模拟成Web服务器。考试时由考试客户端来启动Web服务器程序,对考生而言,其操作就如同真正上网一样。[4]这样的设计,既方便了系统的安装,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维护性。Web服务器使用HTTP协议进行信息交流,一个HTTP连接应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connection客户端连接服务器;②send request客户端发送一个request,也就是一个请求;③send response服务器解析这个request,并返回一个response;④disconnection当所有的response都发送完成后,服务器关闭连接。以上四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比较简单,第二部分的request是客户端生成的,需要服务器解析的一个字符串。所以,系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request的处理和生成response,即提供基本的浏览网页(HTML文件)的功能。最后,就是利用Hosts文件实现域名和本机IP地址的映射。具体实现方法是在客户端启动时,往Hosts文件中写入以下信息:127.0.0.1www.jsj.net。 “www.jsj.net”是考试网站的域名,该域名可以是不真实存在的,启动Web服务器程序后,当考生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www.jsj.net”时,将访问由本地Web服务器解析的网页。5.自动阅卷实现自动阅卷是整个系统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大的模块。本系统将自动阅卷程序嵌入考试客户端,考生交卷后将立即进入自动阅卷过程,阅卷结束后再将考生操作的结果文档与阅卷结果打包加密,发送到考试服务器端保存。单项选择题的评分过程比较简单,只须与标准答案比对即可评分。文字输入则根据输入的速度与正确率来计算得分。Windows操作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件与文件夹操作、Windows设置以及IE操作等能力。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可以使用VB的一些内部函数来获得相应的信息;Windows设置项目和IE操作则需要使用Windows API函数或直接从Windows注册表中获取信息,然后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来实现评分。对于相关Office文档的阅卷,本系统利用Visual Basic Application(VBA) 技术对操作文档相关属性进行分析,从而获取评分所需的文档信息,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来完成评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文本格式的HTML文档,实现网页自动评分主要可采用两种方法:文本分析方法和文档对象模型分析方法。多媒体作品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巨大,且内部结构复杂,自动阅卷相对来说难度大一点。对于Phot1925872fbe96a233390adf1adcf34d31ee663dd66677410a78be038847d608b6oshop作品的阅卷,可以利用PS脚本程序和PSD文档的二进制数据结构读取文件信息,通过分析比对实现评分;Flash作品的阅卷,是在Flash软件环境下通过运行JSFL脚本读取Flash对象的属性,并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从而实现作品评价。当然,作为一个完善的阅卷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实际评卷时需详细考虑容错问题,编写错误处理代码等。另外,阅卷系统与具体试题的内容分离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通用性。为此,本系统开发了一套阅卷信息形式化描述解释系统[5],系统的阅卷模式如下所示。● 结束语本文介绍了整个考试系统设计中的一些主要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考试系统软件还需要一些与考试管理相关的配套软件,限于篇幅,本文不能面面俱到。希望本文对致力于信息技术考试系统研究的教师有一定的帮助,并最终设计出成功的考试系统。参考文献:[1]金炳尧,马永进,骆红波.一个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系统的设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159-163.[2]黄英斌,竹翠.基于网络的新型计算机考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1,27(8):150-152.[3]骆红波.基于C/S模式的信息技术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国防科技大学,2005:19-46.[4]金炳尧,骆红波,马永进.信息技术考试系统中模拟Internet的实现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5,31(17):208-209.[5]马永进.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阅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国防科技大学,2005:5-45.
-
例析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数学课件参考论文
摘要:在教学极限的概念和定积分的定义等涉及图形的无限分割或与操作次数有关的数学内容时,借助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能快速制作出集动态性、交互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辅助教学课件,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关键词:几何画板;深度迭代;数学课件几何画板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是广大数学教师的首选教育软件。笔者在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深感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十分强大。现将有关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思想和制作步骤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深度迭代功能在数学上,迭代是指把某些数学结构、计算或其他操作的过程重复应用于先前的相同操作的结果。这些操作必须根据某些输入来定义输出,迭代则是用每一步的输出作为下一步的输入。几何画板中的迭代是按一定的迭代规则,从原象到初象反复映射的过程。原象是产生迭代序列的初始对象,通常称为“种子”。初象是原象经过一定规则变换操作而得到的第一个象。几何画板中的深度迭代是一种带参数的迭代,通过改变参数的值可改变迭代深度,从而使我们能对某些数学对象反复进行相同操作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可实现人机交互、动态变换。● 课件制作案例1.动态演示圆的内接与外切正多边形(1)设计思想在高中数学极限的概念教学或选修课《数学史选讲》中,一般都会讲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其体现了朴素的极限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若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圆的分割过程(如图1),随着分割的份数n的值越来越大,圆的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越来越接近于圆,并动态计算圆周率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极限概念的理解。(2)制作步骤①画一个圆,在圆上取一点A,圆心标记为O。将角度、距离和其他的精确度设为“十万分之一”,新建参数n,参数值为6,计算和的值。②双击圆心O,将点A按标记角度旋转得点,构造线段、,过作线段的垂线a,将点A按标记角度旋转得点B,构造射线OB,与直线a交于点C。③双击线段,选中点C,选择“变换→反射”,得点,构造线段, 隐藏直线a,射线OB,线段。④依次选中点A和参数n=6,按住shift键不放,选择“变换→深度迭代”,在迭代对话框中,原象A的初象选,单击迭代按钮,即得圆的内接和外切正六边形。⑤度量O、A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长度,然后分别计算内接正多边形周长和外切正多边形周长除以直径的值,将其计算结果标签分别改为“的近似值1”和“的近似值2”。⑥隐藏点A、、C、、O的标签,并将其点型设为稍小,隐藏无关点和一些度量值,图1是分割份数n=9时的情形。2.动态演示曲边梯形的分割过程(1)设计思想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引入了极限与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其中定积分的概念历来是一个教学难点。而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如图2),对位于区间上,由函数与x轴围成的曲边梯形进行任意n等份的分割,随着分割的份数n的值越来越大,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无限接近所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分割→以直代曲→求和→取极限的微积分基本思想,为学生理解和学习定积分这一抽象定义作了直观形象的铺垫与解释.(2)制作步骤①绘制函数的图像,隐藏网格,将原点标记为O,在x轴上任意作2个点A、B。新建一个参数n,值为4。计算, 选中 标签,单击右键,在属性对话框数值页面中,将其精确度设置为“十万分之一”。②双击点A,将点B按标记比值缩放得点,分别选中A、,度量A、的横坐标,,并计算、,绘制,。③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直线于点E,隐藏平行线和直线,构造线段、、、,构造四边形内部,并度量四边形的面积,同时选中四边形内部和面积的度量值,再选择“显示→颜色→参数”,选择双向。④依次选择“”,点A和“”,同时按住shift键不放,选择“变换→深度迭代”,在迭代对话框中,原象n的初象选,原象A的初象选点,单击迭代按钮,即得4个小矩形。隐藏无关的点和度量值等对象,图2是n=14时的情形。3.动态演示用正弦线画函数的图像(1)设计思想利用正弦线画函数的图像,用传统手工画图费时费力,且不便展现随意改变单位圆的等分份数及平移正弦线的动态效果。现用几何画板可实现动态演示单位圆的等分、平移正弦线、描点连线的作图过程(如图3),输入参数n的值越大,单位圆等分的份数越多。单击“平移描点”按钮,动态演示单位圆的分割及将正弦线依次向右平移到相应的位置,单击“平滑连线”按钮,动态演示一支画笔从左到右将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单击“做图复位”按钮,动态演示一支画笔从右到左将正弦线和图像擦除。整个课件交互性、动态性、实用性强,可随意更改单位圆的等分份数,可反复演示作图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正弦曲线的做图原理与过程。(2)制作步骤①选择“自定义工具栏→07新坐标系→新坐标系工具”(几何画板5.06中文版),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控制菜单中选三角坐标系、隐藏网格,拖动x轴上的单位点,适当放大单位长度,选中x轴两端的控制点,构造线段,线型选细线,颜色选黑色。绘制点F(6.28,0),连接OF,在线段OF上取一点G,度量点G的横坐标得。依次选中原点O和单位点,选择“变换→标记向量”,在x轴负半轴上取一点,选择“变换→平移”,得点,构造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圆上任取一点H。②新建3个参数,n=12,表示等分份数,m=1,表示迭代次数,x=0,表示迭代初始点的横坐标。将角度的单位改为弧度,计算弧度除以n,并将计算结果标签改为p,得弧度。计算的值,得,在迭代次数m=1的标签上单击鼠标右键,选编辑参数,计算弧度的值,得到新的m的值,即为迭代次数。③双击点,将圆上点H按标记角度弧度旋转得点。度量点H的纵坐标,绘制点。构造线段,线型为实线、细线,颜色为黑色,构造线段HK,线型为虚线。分别过点K、H作x轴的垂线,构造垂线段并隐藏垂线。④依次选中H点,x=0和迭代次数m=11(m的值随G点改变)的标签,按住shift键不放,选择“变换→深度迭代”,在迭代对话框中,H点的初象选,x=0的初象选,单击迭代按钮。⑤选中点H,选择“编辑→从圆分离点”,再选中点,选择“编辑→合并点”,将点H与点合并,隐藏点K、,隐藏坐标系控制菜单和迭代产生的表格。⑥计算弧度,将结果标签改为angle,双击圆心,将按标记角度angle旋转得点M,过M点作x轴的垂线段MN,线型为实线、中等,颜色为红色。计算的值,绘制点,构造线段LG。⑦在线段OF上取一点P,度量点P的横坐标,计算,绘制点 依次选中点P、Q,选择“变换→自定义变换”,名称取默认值,构造线段OQ,选择“变换→P→Q的变换”,并将线段OQ隐藏。⑧标记向量OF,依次选中点G、F,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所得按钮标签改为“移线描点”,依次选中点P、F,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所得按钮标签改为“平滑连线”,修改点Q的标签,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字型为“windings2”,字号为“48”,加粗,颜色为深绿色,这时点Q的标签为一支画笔。⑨依次选中点G、O,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得“移动G→O”的一个按钮。依次选中点P、O,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得“移动P→O”的一个按钮。选中这两个按钮,选择“编辑→操作类按钮→系列”,并将所得新按钮的标签改为“做图复位”,将原两个按钮隐藏。隐藏无关的点与度量值,隐藏、F两点的标签,最后效果如图3所示。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灵活运用几何画板的深度迭代功能制作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诠释抽象定义,印证数学猜想,揭示数学本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远程互动教学研究参考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媒体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对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入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在网络环境支撑下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施的远程互动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对扩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公平以及优质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网络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互动教学● 研究背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1]要想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就应在网络环境下以新媒体的运用为切入点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体,它的引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多媒体和黑板的功能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能够对各种媒体资源灵活调用,支持所有课堂教学行为,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增强了课堂活动的交互性,营造出了更好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课堂效率。[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虽已比较广泛,但是主要集中在针对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上,对网络环境下的远程互动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而恰恰是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学习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教育范围。●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互动教学实施的条件这里所说的远程互动教学是指主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对两个及以上班级同步实施教学活动(包括黑板书写、电子白板教案展示与讲解、课堂讨论以及辅导学生答疑等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集远程教育与传统教学的优点,既能将地处异地的多个班级教室整合为一个虚拟班级进行教学,又可以使任何一个远程班级里的学生都如同与主讲教师身处在同一个教室里听课、参加讨论、提问以及答疑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与反馈。在此以三个班为例,首先分析一下实施远程互动教学的条件。1.硬件环境构成这里的远程互动主要包括教室之间的视频互动、音频互动以及电子白板内容的互动,只有具备了这三种互动才能保证教学的同步进行,三种互动关系如图1、图2、下页图3所示。图1为视频互动关系图,可以保证教师能够在讲课过程中同步观察到每个教室里学生的听讲和学习情况,每个教室里的学生也都能看清教师的讲课过程,以及在讨论过程中每个教室的学生也能相互之间观察到。因此需要的设备有:可以自动跟踪的摄像机(头)一台(或多台)、投影仪一台、投影幕布以及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一台。图2为音频互动关系图,可以保证每个教室的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讲课,教师也能够听到任何一个教室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情况,以及在讨论过程中每个教室的学生也能相互之间听到。因此需要的设备有:话筒多只、音箱一对、功放一台。图3为电子白板互动关系图,主要通过操作电子白板完成多媒体教学以及组织和控制各教室之间学生的听课、提问、回答以及讨论问题情况。因此需要的设备有:多媒体教学系统一套(教学计算机连接网络)、电子白板一块、带吊架的多媒体投影机一台、投影幕布以及音视频编解码服务器等。2.软件平台每个教学点除了需要上述硬件之外,要想真正实现远程互动教学,还必须在主讲教师的教学计算机上安装一套多媒体可视可控互动教学系统软件,这是一套基于网络的软件互动教学平台,整个系统运行在网络上,通过操作此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⑴系统管理者对各远程教学点的授权管理、课程时间的通知等。⑵主讲教师教学点的视频教态、声音、板书内容、电子课件内容、现场参与学生等对其他远程教室分教学点的实时互动。⑶主讲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同时通过计算机看到各远程教学点视频状况和需要自己解决问题的文字描述,同时可以根据各远程教学点问题的特点及共性授权某个远程教学点的教师(或同学)进行现场实时提问。另外,可以把该听课教学点音视频图像以及提问题的板书内容和电子内容通过主讲教室广播给所有的网络听课者和参与者,并加以解答。⑷教学过程的实时生成和录制。管理者可以授权各远程教学点对主讲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视频教态、声音、板书内容、电子课件内容)等进行实时录制,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课后点播再学习。●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互动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及教学过程1.教师角色分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实施。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授的对象不再是一个班级的学生而是由当地和远程班级共同组成的所有学生,所以应考虑所有听课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然后,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电子白板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应该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课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并以多媒体的形式使资源直观化、多样化,同时把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以及拓展资源共享至教学平台,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最后,在教学媒体的设计上,应该围绕网络环境和电子白板进行选择和应用。在此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完成把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传递给学生的任务,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发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环境,既要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原有合作学习方式协作交流,又要拓宽协作学习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学习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和谐、合作的良好局面。2.学生角色分析在远程互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应该主动融入学习活动中,并能在网络和资源库上,获得所需的课程、学习资源以及高质量的课程相关信息,在电子白板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中充分感知、理解和建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和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教学过程分析⑴教学阶段。在主讲教室里,主讲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打开相关的教学课件、资源库等,并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电子白板创造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优化教学效果。通过摄像机(头)实时跟踪录制主讲教师的讲授情况以及讲课内容(包括文字、图像、课件等),并通过网络对其他远程教室实时直播(如图4)。同时,主讲教师也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查看各远程教室中学生的听课情况。⑵师生交流互动阶段。电子白板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它已经成为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互媒体”。[3]在主讲教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也可以监控和指导学生学习、组织讨论等,师生之间可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自由交流。此阶段的重点是如何实现主讲教师与远程教室里学生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提出问题或学习任务,并通过视频实时观看远程教室里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对学生的跟踪摄像来实现的。同时,主讲教师把该远程教室音视频图像以及提问题的板书内容和电子内容通过主讲教室广播给所有的网络听课者和参与者,并加以解答。当然,学生也可以远程向主讲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主讲教师进行远程指导,[4]真正实现了远程的学生就像在教室里实时听课的效果。⑶课后复习阶段。课后适当地布置学习任务,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保存和实时录制的教学材料点播再学习;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学以致用。● 研究结论利用电子白板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的远程互动教学形式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更多的学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能够共享优秀教师的授课和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使远程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在一个整合的虚拟教室里完成学习、讨论、提问以及回答等活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发挥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支撑作用,节约了教育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基础。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远程互动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这也是我们后期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内容。随着电子白板产品功能的完善以及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相信网络环境下电子白板的远程互动教学会越来越完善,惠及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参考文献:[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2013-02-21].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3/31/content_25033911.htm.[2]刘芳.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协同——互动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3]余桂芳.利用交互技术促进课堂互动教学——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应答反馈系统应用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7):82-83.[4]谢军,张晓红,刘翔,齐海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远程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7):68-69.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FGB120529)、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区域学校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6241481)、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JK01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CA110020)的阶段性成果。
-
统计绘图新帮手参考论文
● R软件介绍R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制图软件系统,它是免费的自由软件,有UNIX,Linux,MacOS和Windows版本,都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R具有丰富的资源,在官方网站上可以下载安装程序,各种外挂程序和帮助文档;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用户可以编写函数或者程序包,可以方便地载入程序包,如常见的图形包graphics、统计包stats等。1.界面介绍R软件界面简单,由操作界面和输出界面组成,如图1所示。2.工具栏和菜单栏介绍菜单栏包括文件(输入R代码、建立新的程序脚本、打开程序脚本、显示文件、载入工作空间、保存工作空间、载入历史、保存历史、改变当前目录、打印、保存文件、退出等),编辑(复制、粘贴、选择一切、清除控制台、数据编辑器等),其他(中断目前的计算、缓冲输出、列出目标对象、删除所有的目标对象、列出查找路径),程序包(载入程序包、设定CRAN镜像、选择存放处、安装程序包、更新程序包等),帮助(控制台、关于R的FAQ、手册、R函数、查找帮助,html帮助、R主页等)。工具栏主要是把一些常用的菜单命令做成按钮。● 制作各种统计图R是“命令行”驱动软件,即输入命令,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功能非常强大,绘制统计图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教师只要掌握几个命令即可绘制所需的统计图。下面用R命令制作中学阶段常见的统计图。1.制作扇形统计图例1:已知某市2012年3月份晴天12天,阴天11天,雨天8天,用扇形统计图描述天气构成。利用R软件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命令如下:xklwstem(klw)如果规定0~50之间为优,51~100之间为良,101~150之间为轻度污染,则能够轻易从茎叶图中获得有多少天空气质量为优,多少天为良,多少天空气轻度污染等信息。4.绘制直方图R软件绘制直方图的命令为hist( ),其中直方/mNq1cLQQFYyIe1nljHmhg==图中纵坐标有两种形式,其纵坐标分别为频数和频率,横坐标表示各段的端点。例4:下面是某城市公共图书馆在一年中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得到的60天的读者借书数,数据如下(已经从小到大排列),绘制直方图。213 230 239 289 291 301 308 310 311 312 318 318 337 343 344 348 349 351 360 362 368 372 374 379 383 385 390 393 396 399 400 404 406 425 429 430 436 438 440 441 444 446 450 453 456 458 471 473 475 483 484 495 498 498 521 524 549 556 568 584类似地,把60个数组成的数组赋值给某个变量,然后使用绘制直方图命令hist( )绘制直方图。命令如下:u
-
信息的编码:四位二进制编码参考论文
主持人手记:本专栏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实验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当中的典型案例,并期望这些案例能够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合法性的提升、丰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拓展信息技术教师的课程设计视野。对此栏目有任何好的主意或建议,请发送稿件至towujunjie@163.com(主持人)或tougao1@chinaitedu.cn(杂志社)。我们知道,二进制的基础是二值量,一个二值量可以表示两种状态,两个独立的二值量可以表示2×2=4种状态,n个独立的二值量可以表示2n种状态。如果想将这些状态和现实生活中需要测量或者控制的状态结合起来,就需要对其进行编码,将每种状态和一种现实需要的计算机的输入或输出状态对应起来。例如,我们用二值量状态表示不同的音符,则至少需要3个独立的二值量,其8种状态的7个状态表示从do ~xi之间的7个音符,而这8种状态如何和7个音符一一对应起来则是一个编码的过程,像这种将二值量的状态和需要用二值量表述的信息一一对应起来的过程,我们称为信息的编码。在本章,我们将研究二值量的编码的规律。● 确定一组独立二值量的编码空间独立的两个二值量是指他们之间可以彼此独立地改变状态,如键盘上的两个键,一个键按下并不会影响另一个键的状态,它们是彼此独立的,但如果将两个键用一根木杆粘接起来,它们彼此之间就不再独立了。在Scratch传感器板中,端口A、B、C、D是四个独立的二值量,它们各自的两种状态放置到图1所示的如果的条件判断当中,不同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状态。我们将LabPlusTMScratch传感器板的四个按键接入A~D四个端口上(如图2),四个按键便可控制四个端口的逻辑值。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复杂的逻辑关系,写一个非常长的逻辑表达式来表述不同的状态,但此次我们用0表示按键弹起(默认状态),1表示按键按下,以ABCD的次序来建立一个0和1构成的字符串,这个四位的字符串,用变量表示(如下页图3),用来侦测当前状态。按下空格之后,任意按下这四个按键的一种组合,程序会记录当前的状态到变量中,当然我们可以使用枚举的方法列出这16种状态,也可以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即我们用一个链表来保存所有的状态,接下来随机地“乱按”出一种状态,让计算机判断该状态是否是一个之前没有发现的状态,并判断是否要放在 链表中(如图4)。很快16种状态就采集完成了,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个简单的需求,即用二进制的组合表示0~9这10个数字,状态空间中状态的数目16已经能够满足将0~9这10个数字一一对应起来的要求,下一步就需要建立一种对应规则,即编码。● 将二值量和需要描述的信息对应起来图5左图的链表表示的是随机生成的16种状态,这16种状态的枚举是没有规律的,大概通过100次的随机按键,会把这16种状态收集齐全,状态数目越多,越难以通过枚举的方法得到所有状态。因此,图5右图所示使用的排列组合方法,依据一些规律,能找到这16种状态,但是这种方法的效率仍然不够高。无论是随机组合得到的16种状态,还是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得到的16种状态,我们都可以挑选前10种状态和需要表述的0~9的数字相对应。考虑到在没有任何按键按下时,系统的默认状态为0000,因此默认状态不加入编码,将图5右图的状态与0~9的数字对应,得到了表1所示的编码表,至此初步完成了编码的过程。表1的结论说明至多使用四个按键当中的两个,我们就可以独立表示出10个不同的信息,根据编码表我们可以将当前状态转化为十进制数输出。我们使用如下页图6所示的广播,就可以将用四个按键的组合输出0~9所表示的数字。但是如果做实验会发现当输入数字4的时候,即按键A和按键B同时按下,有时系统最终显示的可能是0或者1,这是因为,松开按键的瞬间,有可能按键A比按键B后松开,系统会认为,只有A按下,因此认为当前状态为1000,输出0,同理有可能输出1,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解决。● 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化用枚举的方法得到所有状态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当要处理的二值量的数目增多,即状态的位数增多后,我们将会越来越难以枚举所有状态,因此有必要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将所有状态表示出来。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十进制的情况,假设A、B、C、D四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有0~9共10种状态,那么它们的组合自然是从0000~9999这10000种状态,我们获取每个状态的方法是,从最小的状态0000开始,每次给当前状态加1,当我们加9次1得到状态0009之后,我们需要运用进位法则即当当前位已经为最高位9的时候,需要将当前位归0,之后,将上一位加1。运用类似的规则,我们发现二进制的最高位为1,即0001再加1之后,末尾的一位应该是0,上一位应该加1,即变成0010。用这种加法法则,我们能够从最小的状态0000加起,一直加到1111,至此得到二进制转10进制的编码表。我们可以将A端口不同,其余端口相同的二进制状态加以比较,发现它们都相差8;同理B端口不同,其余端口相同的二进制状态之间相差4;C端口不同,其余端口相同的二进制状态相差2;D端口不同,其余端口相同的各个状态之间相差1。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十进制数=A×8+B×4+C×2+D×1。其中A、B、C、D为各自端口的当前状态,0表示弹起,1表示按下。如果用上面的公式来输入0~9的数字,其中默认需要将转化的十进制数减1,得到图7所示的输出结果。至此,我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了如何用四个独立的二进制数表示0~9共10个数字,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四个独立二进制数所能表示的状态总数,并且知道了如何建立一个编码表,找到了二进制的进位法则,并且通过对这个法则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二进制数转十进制数的转化规律,并且依照这个规律将程序简化。本单元的内容在整个感测与控制技术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核心的位置,二进制的编码是从数字化的开始也是通信技术的基础。本章内容,期望通过探究的方式,而不是讲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化方式是这样的,这种讲法,在之前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是少有的。而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原本“转换公式”这种程序性知识,转化为“基于项目的学习”的过程性知识,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视角的一种转变,而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学科专家类似的研究过程,也是为了提高学生面对复杂的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将会在后续文章中反复涉及。
-
教学生用Scratch制作体感游戏参考论文
拿着手柄在电视上打游戏,握着鼠标在电脑网络游戏中厮杀的游戏方式可能要落伍了。一种新的游戏方式──体感游戏或许将会成为游戏玩家的新“宠儿”,它可以不用任何控制器,用肢体动作就可以控制游戏里的角色,可以让用户更真实地在游戏的海洋中遨游。● 体感技术和体感游戏首先,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体感技术及体感游戏的原理吧。体感技术是指人们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直接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使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当你站在一台电视前方,假使有某个体感设备可以侦测你手部的动作,此时若是我们用手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挥,用来控制影碟机的快转、倒转、暂停及终止等功能,这便是一种很直接地以体感操控周边装置的例子。体感游戏(如图1)突破了以往单纯以手柄按键输入的操作方式,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进行操作,深受广大玩家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体感游戏的原理是利用摄像头捕捉到人物动作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计算机通过与前面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玩家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动作,从而实现直接的人机互动效果。● 用Scratch制作体感游戏的教学初衷Scratch教学进入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学校在开展Scratch的教学实验。开展的形式、设置的内容、教学思路也有所不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推出Scratch时的指导思想是“Create and share your own interactive stoories,games,music,and art”,意思是“创作和分享你自己的交互故事、游戏、音乐和艺术”。这其中“创作”是第一位的,可见开展Scratch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中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阶段,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课堂重知识、轻能力。教师们只满足于将学生变化成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Scratch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个平台,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设计体感游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想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环境。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课堂上都会积极认真地参与创作,很多学生从开始的束手束脚、无所适从到后来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创意,并基于自己的创意设计出了游戏实例。● Scratch软件中有关摄像头和话筒的命令在Scratch2的版本中增加了有关摄像头指令,这也为学生编写体感游戏提供了可能性,在Scratch2软件中能够与外界进行交互的指令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1条指令(如下页表1)。● Scratch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ZXjoZoFar5raycveZpfMyuZuGaIWBT4HhsZAJ9AdVvM=,由于Scratch的教学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节课内容,介绍一下自己比较常用的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如表2)。● 学生开发的体感游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人一组)各自编写具有一定创意的小游戏,以下就其中的三个小游戏分别介绍一下实施方法。1.拦截小猫(如图2)(1)游戏创意:小猫从屏幕左侧出发向右侧移动,玩家用手拦截小猫,拦截成功后小猫返回起点重新向前爬行。(2)制作方法:使用小猫俯视图,为了增加动画效果可以利用水平翻转增加一个造型,将小猫角色的x坐标设定为-240,利用重复执行指令让角色向前移动并不断变化造型。利用条件判断语句,当检测到在舞台上动作参数大于30时(用手拦截小猫的动作),将小猫的x坐标重新设定为-240(返回起点)。2.电子琴(如图3)(1)游戏创意:用手指触动屏幕上的不同琴键,发出不同的音色来演奏音乐,实现电子琴的效果。(2)制作方法:绘制七个黑色矩形作为琴键角色,为每个不同的琴键编写类似的脚本,当琴键角色上的动作参数大于20(角色被触动),演奏不同的音符(发出不同的音色)。3.指挥角色运动(如图4)(1)游戏创意:用手指触动屏幕上的按钮,控制动画角色的前进方向。(2)制作方法:①绘制按钮角色:分别绘制指向上、下、左、右的四个箭头,放置在屏幕的四个方向。②为箭头角色编写代码:为每个箭头角色编写类似图4的脚本,用重复指令不断检测箭头角色上的动作参数,当参数值大于10时(箭头角色上有轻微动作),则发出相关的广播指令。③为屏幕上的动画角色编写脚本。当动画角色接收到由向上箭头按钮发出的广播时,将角色的Y轴坐标增加10;当动画角色接收到由向下箭头按钮发出的广播时,将角色的Y轴坐标增加-10;当动画角色接收到由向左箭头按钮发出的广播时,切换为向左的造型,将角色的X轴坐标增加-10;当动画角色接收到由向右箭头按钮发出的广播时,切换为向右的造型,将角色的X轴坐标增加10(如图5)。以上,笔者就Scratch环境下设计制作体感游戏的教学设计,谈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优秀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其他的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起到帮助作用。
-
两个免费实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参考论文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普及。卫星宽带传输网和互联网相互补充,基本覆盖全国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初步建成。在这样的环境下,类似可汗学院的一些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应运而生,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平台不再是只拥有简单的浏览和下载等功能,它的功能已变得十分强大,教师们可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平台进行上课、备课、制作和下载课件及组卷出题等工作。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资源网站,其中大多数免费的网站功能不多资源少,稍为好一点的收费又贵,完全超出了普通教师的承受能力。有没有既免费,功能又强大的资源平台呢?本文将推荐两个功能强大、免费实用、有代表性的网站,希望能给国内的资源网站设计者们一些启发。● 互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PhET“PhET”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制作的一个交互式科学仿真程序平台,曾荣获2011年造福人类的技术奖。PhET平台提供了100多个免费有趣、互动研究型的数学、物理等科目的仿真程序,程序被翻译成60多个国家的语言,其中的每一个仿真程序都经过制作者严格测试,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功能强大。这些仿真程序能够让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现象与潜在的科学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可以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欣赏。仿真程序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http://phet.colorado.edu),也可以把整个网站的离线压缩包下载下来使用,有Windows、Mac OS X和Linux三种系统的完整离线安装包可供下载。安装好PhET网站的离线安装包后,用户不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浏览或运行任意仿真程序了,因为仿真程序主要是由Flash和Java制作,所以先要安装好Flash和Java插件才能正常使用。其实PhET平台不仅只是提供仿真程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仿真程序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相比国内的其他资源类网站,PhET平台在教学服务方面做得更贴心,这点也是国内网站要加强的一个方面。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它。案例1,曲线拟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打开资源平台网站,在左边菜单栏中找到“仿真程序”→“数学”→“曲线拟合”并打开(如图1)。本程序由Flash软件制作,在使用前可先参考相关的教师资源,教师资源包括“主要议题”、“示范学习目标”、“教师提示”及“教师想法”。“教师提示”即程序使用方法简介,本程序使用起来很简单,首先从数据点篮子中拖动点到场景中,然后尝试选择拟合函数,拟合函数有“一、二、三、四次函数”和“调整拟合”等,最后观察左下角的颜色条,值越小颜色条会呈绿色表示拟合程度高,反之会呈红色表示拟合程度低。在程序右下角会自动生成相关的函数解析式。“教师想法”中有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在本程序中,我们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是由Trish Loeblein和Mike Dubson两位教师设计的教学实例“Curve Fitting: How well does the curve describe the data? (Inquiry Based)”,里面包含有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验指导。我们先来看看学生的实验指导,如下表所示。为确保原汁原味的展示,这里就没有翻译成中文,若读不懂请使用翻译软件。Learning Goal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Explain how the range, uncertainty and number of data points affec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hi squared.Describe h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hi squared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how well a curve describes the data relationship.Apply understanding of Curve Fitting to designing experiments.Directions:Without changing any of the uncertainty bars, explore Curve Fitting to answer 1-4:1.For each of the four types of curve fit,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points to get a good correlation and a curve that demonstrates the known shape for the curve?2.For each of the four types of curve fit,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points to get in the green zone for x2 and a good correlation?3.How can you desensitize the coefficient to variation in data? (In other words, if you collect data that would not fit on the line, under what conditions would r2 stay nearly the same?) Is x2 desensitized the same way?4.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x2 red zon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clude illustrations or screen captures to support your reasoning.5.Explore how varying the uncertainty bars affects x2 and r2 and then answer these questions.a.Two experiments were run and these graphs show the results. Which experiment has a curve fit tha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the best? What is your reasoning? Describe 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e data that made the quality of the fit change.b.Which is best and why?c.Which is best and why?6. How does your understanding of x2 and r2 help you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学生活动设计分“学习目标”和“实验步骤”两部分,试验设计了6个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发现曲线拟合规律。限于篇幅,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再这里展示了,相关文档请到网站下载。● 组卷备课的教学平台:梯子网中国的教师很辛苦,每天都做着大量重复枯燥的工作,像写教案、改作业和出试题等,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减轻教师们的负担,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了,教师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轻松完成出试题等繁杂工作。不过大多数好一点的资源网站都要收费,这对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师生们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还好有一些功能强大、具有公益性质的免费平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梯子网”。“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在线教育就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受益。”以提供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为平台的“梯子网”(www.tizi.com)于2013年11月24日正式上线。网站从创建伊始,就承诺将会永久免费使用,这在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梯子网备课平台的强大功能。案例2,利用梯子网组卷系统出一份试题。先登录网站并注册一个用户,可以教师、家长或学生的身份进行注册,本例是用高中数学教师的身份进行登录,登录后的界面如下页图2所示。梯子网操作界面简洁清晰,很容易上手。组卷系统分“知识点选题”、“搜索选题”及“智能选题”三种方式进行出题。所有选题方式都能设置题目的题型、难度和题量等,像高中数学题库就有十几万道题目可供选择,教师们可以很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题目。选择好题目后,点击试卷预览后,会看到已自动排版好的试卷,包括试卷和答题卡都已设置好,无需再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打印使用了。最后下载试卷到自己的计算机上,试卷的下载选项也设计得很好,如图3所示。以上是梯子网的组卷功能,除了出试题外,梯子网还提供海量的教学课件和教案免费供教师们下载使用,也提供了创建班级,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自动批改和统计成绩等功能。另外以学生和家长身份登录会获得不同的功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介绍,大家可自已慢慢去体验它的强大功能。总而言之,PhET和梯子网是两个很有代表性的网络资源平台,它们的做法非常值得现有的和准备创建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者们参考。
-
无处不在的定位技术参考论文
● 位置识别,由来已久从《东周列国志》记载的“烽火戏诸侯”典故来看,至少早在周朝,我国就已经有了用“烽火台”来远距离定位和传输信息的先例。到现代,信号弹的使用仍然是与烽火台同样的原理,靠火光来传递位置信息或其他约定信息。时至今日,位置识别对于现代人来说日益重要,从导航到查询,从侦察到搜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各种定位方法层出不穷,如生命探测仪、雷达、声纳、陀螺仪、GPS、IP定位、WiFi定位等,不一而足。最初的位置识别,一般是单向的,用于识别对方的位置,或自己的位置,后来逐渐有了双向识别的需求,不仅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还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1993年一位美国女孩被绑架杀害的案件,直接催生了美国的E911法案,要求电信运营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追踪到用户位置。E911法案促使运营商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研究定位技术,并扩大了位置服务的市场。得益于E911法案的实施,GPS开始在民间的各领域大力发展,定位功能也成为移动终端的标准配置。如今的位置服务已经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充分发挥作用,如苹果手机的防盗功能(被盗后换卡开机会导致发出一条信息至预设邮箱,告知手机当前物理位置和使用者的手机号码),微信摇一摇中的“附近的人”,移动梦网下的“找朋友”,手机QQ中的“我的位置”,等等。● 网络规则,自觉遵守在一些科幻影片中,经常有黑客利用IP地址来找到某人物理位置的描述,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网络上某人可以明确知道我们身处何方的情形。这都是利用了IP定位。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的广域网,在这一网络中,我们的身份就简化成了一个IP地址。TCP/IP协议规定了IP地址不能重复,也就是说,IP地址是相对唯一的,这就为利用IP地址进行网络定位提供了可能。我们知道,网络设备中真正具有唯一性且不可更改的是设备的MAC地址,而IP地址虽然唯一,却有可能发生改变,因而利用IP地址进行定位可能会不准确。在一些显IP版QQ中,或者能显示IP地址的论坛中,我们都能发现指示我们位置的IP地址对应的地理位置常常并不正确。一方面,可能是因为IP地址发生变动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地理位置的显示,是依赖于IP地址库来进行的,IP地址库错误或者没有更新,都会导致指示不正确。而对于网络高手而言,利用代理来伪装IP地址更是轻而易举。不过,相对而言,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网吧以及其他一些营业性场所,其IP地址一般都是固定的(内网保留地址会由NAT转换为合法的固定外网地址),网络定位相当容易。而对于拨号上网的家庭用户而言,IP地址是动态获取的,每次拨号都不一样,这就给网络定位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因为家庭用户申请上网的ISP局端相对固定,获得的IP地址范围都是可以查到的,因此仍然可以大致定位ADSL用户的IP地址,如果再结合MAC地址记录,就可以准确确定当时IP地址是分配给哪台电脑了。根据公安部82号令的要求,各联网单位都要记录并留存用户访问的互联网地址或域名,在公共信息服务中发现、停止传输违法信息,并保留相关记录,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这些功能一般都在认证设备中完成,必要时可以查阅。因此在上网过程中,我们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是在网络上没有人认识自己就恣意妄为或做出违法的事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IP定位有很大的局限,不够准确也不够精确,还可能被利用代理等方法进行IP欺骗。而GPS定准就真实且精确很多,因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导航和搜救等工作。不仅是车载导航,很多手机也带有GPS模块。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并于1978年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织成了一个“天网”,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GPS导航系统是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及通讯辅助系统组成;二是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星和3颗备用星工作在互成60度的6条轨道上;三是用户装置部分,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增加4颗备用卫星后,目前GPS卫星有28颗(如图1),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已经实现单机导航精度约为10米,综合定位的话,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但民用领域开放的精度约为10米。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当用户接收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作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利用原子钟计时系统,以伪随机码(PRN)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然而,由于用户接收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如图2)。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在汽车导航、交通管理、工程勘测、电子巡更、人员搜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的有四大导航系统:①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由24颗卫星组成,精度约10米,军民两用。②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精度10米左右,军民两用。③欧洲“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④中国“北斗”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而“北斗二号”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0次发射。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快速精确,基站辅助如果我们从本地来到另一个城市,手机上常常会收到一条短信,是当地运营商热情的欢迎词。为什么它能够知道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这就是基站定位技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通讯基站遍布城乡,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几乎覆盖了每一个可以使用手机的角落。因为手机是通过基站发射的无线信号进行通讯的,因而也就可以通过基站来快速定位手机的位置,即移动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利用基站来确定位置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到达角原理和到达时间原理。1.到达角原理(AOA,Angle of Arrival)通过几个基站信号到达终端的夹角,根据三角公式(如图3),来计算移动终端的位置。2.到达时间原理(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通过几个基站信号到达终端的时间,来计算各终端和基站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终端位置(如图4)。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将多种定位原理相结合,如移动运营商经常使用的“扇区定位”技术,就是通过测量终端收到的基站扇区前向链路的时延或信号强度来估算距离,再在基站位置数据的辅助下确定终端位置,综合了位置标记和到达时间原理。当然,除了扇区定位,移动运营商也可以采用信令监测技术来进行定位,如前面提到的漫游欢迎短信,以及小区短信(向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手机终端发送短信)等。通过网络中部署的信令检测仪,监控相关指令,运营商就能得到特定区域内手机的TMSI(临时识别码)、MSISDN(移动台识别号码,即手机号),再通过短信网关发送短信。这些定位技术都依赖于基站。基站定位的精确度约为50~500米,这取决于基站的密度和小区切换阀值,偏僻地区的误差可能会超过一公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要求定位精度在50米以内的概率为67%,定位精度在150米以内的概率为95%。在侦察技术中,即常常用基站定位来确定嫌疑人的大致位置以及移动方向。基站定位虽不够精确,但可以利用它的快速反应和传输带宽来辅助GPS定位,提高GPS定位的效率,这就是基站辅助定位,如A-GPS(Assisted GPS,即辅助GPS技术)、gpsOne等。对于卫星定位来说,如果移动终端处于室内大型建筑物之间,可见卫星较少,则定位精度会降低或根本无法完成定位。这时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的基站进行辅助定位。A-GPS的室内定位精度约为500米。根据GP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初次接收完整的导航电文需要12.5分钟,然后才开始计算终端位置,定位时延较长。如果利用基站辅助数据传输,几秒钟内就能完成导航电文的传递,大大优化了GPS的定位效率。此外,星历有效期(4小时)、灵敏度、初次定位时间等GPS的局限都能在基站辅助定位的条件下得以优化和改进。在A-GPS下,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辅助GPS服务器可将GPS定位计算所需要的参考位置、时钟、星历、可见星、多普勒频偏等信息传递给GPS接收机,辅助时间同步、频率同步、编码相位等信息,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达到快速、准确定位的效果,室外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5米(如图5)。不过,由于A-GPS技术需要建设辅助GPS服务器,会增加运营商的运维成本,因而A-GPS在数据传输阶段产生的流量费用是收费的,在没有流量包月的情况下要谨慎使用。● WiFi定位,逐渐成熟WiFi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应用方式,基于IEEE 802.11协议,根据所支持的协议版本,又有IEEE 802.11a/b/g/n之分,其覆盖范围一般在90米以内(室内30米,室外300米)。由于WiFi内的终端都是可移动的,就无法通过IP地址来进行定位,相比较而言就比有线网络中的终端定位困难得多。在接收到的WiFi信号中,包含了MAC地址、SSID、RSSI等信息,再根据一定的算法原理,如位置标记(Location Signature),就可以将终端位置估算精确到100米甚至10米左右。WiFi定位的算法,有中心点法、加权中心点法、AP-ID法等,这些算法简单易行,但精度不很高。如果再结合电磁学原理,根据信号强度和衰减过程,利用三角定位和指纹算法,可能会使WiFi定位的精度达到5米左右。即便是无法确定WiFi中的移动终端,只要它所连接的无线AP的物理位置是固定的,就仍然可以根据AP的无线覆盖范围来定位终端的大致位置。随着新技术的发展,ZigBee、蓝牙和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在无线定位中运用,使得这一定位方法逐渐走向成熟,并在混合定位中发挥作用。● 传感定位,有待研究在苹果的引领下,移动终端中加入了很多传感器,如重力传感器、移动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三轴陀螺仪、电子罗盘等,这些传感器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的功能和应用,也使得手机定位有了新的突破可能。在一些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中,就应用了距离传感器,可以感知人体的靠近,而手机中同样可以用来检测人脸靠近从而锁定屏幕,避免灵敏的触屏动作形成误操作。自动门也使用了接近传感器,红外线、超声波都可以作为实现原理。屏幕翻转和体感游戏以及空中飞鼠则利用了重力传感器,可以感知智能终端的位置变化。声纳和雷达系统,也应用了传感定位,就连私家车中的反雷达设备——电子狗,也是一种传感器。在惯性导航系统中,更是充分利用了传感器的功能,如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计算终端的移动速度,利用陀螺仪判断终端的运动姿态,再根据前面的定位数据得到终端的连续位置,进而判断终端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如果缺少外来纠正信息,传感器定位的误差累计可能会越来越大,直到没有利用价值。如何进一步减小误差,提高精度,扩大探测范围,直至可以独立进行传感器定位,还有很长的研究道路要走。定位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科技生活掀开了新的篇章,无处不在的定位技术也正无处不在地为我们服务。